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上海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伟大的抗战起点,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学术研讨会。下面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

机构或院校学者主要学术观点
复旦大学余子道肯定了九一八抗战作为 14 年抗日战争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重要地位,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与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的标志。
华东师大沈志华梳理九一八事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动与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把握处理国际关系的主动权。
同济大学唐培吉运用大量史料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上海师大苏智良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各国合作抵抗日本法西斯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和亚洲近代史的转折。
上海社科院马军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担当与责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2021年9月17日《新民晚报》改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专家学者们的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须从材料中得出,论题明确,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2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0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1月,《东方杂志》在第30卷第1号以《新年的梦想》特号专刊的形式对“梦想的中国”来稿进行刊载。

材料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提取材料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

事件时间主要经过
五四运动1919北京3000多名学生的爱国行动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1925中共组织下,上海大批学生、工人涌入租界讲演宣传,揭露帝国主义枪杀工人代表中共党员顾正红等罪行,声援纱厂罢工。后发展成大规模民众性反帝运动。
三一八惨案1926北平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集会,通过了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后群众游行请愿遭镇压。
一二·九运动1935中共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引发了全国性的民众反日救亡浪潮。
五二0运动1947中共领导下,5000多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联合大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引发全国范围更大规模斗争。
四一惨案1949南京10所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员工6000余人举行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和平条件。遭镇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国民卷)》等


从如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11-02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47杜鲁门主义出台
1911辛亥革命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7俄国十月革命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79《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1931九一八事变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42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同日军作战1994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以上两首革命歌曲的歌词,从中提取有关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021-07-2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1-07-1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长岭县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26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局势是十分微妙的。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说的,“苟国际演变不斩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之利益为主要对象。一切枝节问题当可为最大之忍耐,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表示“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另一方面,又宣布“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若到了和平绝望的时期和牺牲的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期达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之目的”,作为国民党“建国唯一之大方针”。

——摘编自《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