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日本对上海等地发动武装进攻后,中共中央在发给各地党部的信函中明确提出,各地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一切国民党的派别,以及一切反革命派别”,在反日斗争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建立下层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张涛《从“保卫苏联”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二:1935825日至2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召开会议,全面讨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会议详细阐明了中共制定新策略的两个基本出发点,指出中共的迫切任务是“不仅吸收最广大的、真正革命的、有觉悟的和忠实的分子,而且吸收中国社会上各阶级和阶层中,一切可能的、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及同路人”共同参加民族解放斗争。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共甚至不排除与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摘编自张涛《从“保卫苏联”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宣布:“我们为求得国家的自由平等和民族的独立生存,到了忍无可忍的最后关头,就非发动我们全国的力量与日本决战不可!”……共产党指出:“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中国的抗战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中国进行全国性抗战,不仅在于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还在于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两党均认为,抗日战争不仅是拯救民族危亡,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

——摘编自张皓《国共两党各自的性质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两种认识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3-04-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社会各界达成抗日共识
B.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C.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2023-01-15更新 | 290次组卷 | 49卷引用:浙江省慈溪中学2021届高一年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1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之最集中表现,即在自觉理解了反帝反封建二者的统一,并以日趋自觉的态势推进爱国斗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

——摘编自卫金贵《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中国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华夷之辨”,到近代,经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反帝反封”,中国民族主义实现了其理论形态的现代转型与重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逐步高涨,最后达到了顶峰。它依次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潮;从一二.九运动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七七事变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全面展开,抗日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治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
2021-12-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2)九一八事变是怎样爆发的?
2021-1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面历史图片的相关背景史实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件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2021-11-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后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震动了中国社会,加剧了民族危机。
②国民政府实行“________”,寄希望于英美等国调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2)表现
①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②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③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赵尚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高潮:________
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②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2021-11-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此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国共两党矛盾不断激化
C.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中国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2021-09-0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8 . 1936年,“国防文学”大行其道,涌现出了夏衍的《赛金花》和《上海屋檐下》、阳笙的《李秀成之死》、田汉的《卢沟桥》等杰作。“国防文学”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宣传工农革命以发动群众B.鼓舞全民族坚持抗战信心
C.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D.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寇进攻
2021-05-10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官兵、民众组成抗日义勇军,他们在东北地区的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大规模的抗日义勇军斗争失败后,中共东北党组织积极筹备组建统一的抗日军队。1936210日,中共决定将所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并吸收其他抗日武装参加。自1936年初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陆续编成11个军,兵力达2万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大肆入侵,将东北作为重要后方战略基地。由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抗击,日本关东军疲于应付,从而严重影响了日本“北进”苏联和“南进”太平洋的侵略计划。根据日伪统计数字,东北抗日联军与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66611次,消灭了18万日伪军,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

——摘编自王玉秀《东北抗日联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抗日联军的贡献。
10 .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
①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________”,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________,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影响
①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②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2021-11-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