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走上崭新征程】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甚至以命抗争,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反击、事件应对、行动自发、目标茫然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参与,还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相互呼应,使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的觉醒》

【开辟革命道路】

材料二   



【构建精神谱系】

材料三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走向光明前程】

材料四   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3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中国共产党探索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8-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调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国时期,日益严重的农村与农民问题,引起了知识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由此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近代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现在是要从调整社会关系以达于新社会关系的建立。调整之道,先要稳住它,再徐徐调理它,而无须多少人为的造作。我们拒绝所有暴乱的行动。唯社会有权,而后国权乃立。乡村建设运动就眼前说,以立国权。在此以后,一切建设才可如飞地前进。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1937年)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忽视以农村区域作革命根据地的观点,忽视游击战争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中国农村的真正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恢复农村企业(发展“草根工业”)是最根本的措施。

——摘编自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193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对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研究形成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农村社会改造的出路在哪里。
2023-09-07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教授王学典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程中,其工作重心有四次大转移:第一次为1921年到1949年的“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第二次为1949年到1978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巩固政权为中心”;第三次为1978年到2012年的“以经济建设为纲,以脱贫致富为中心”;第四次为2012年至今的“以民族复兴为纲,以信仰、精神、伦理、秩序、规则重建为中心。”

——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221


根据材料,任选一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赞成或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均可,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成理。)
2022-03-19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