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政治上“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专政”;在经济上是“把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大资本大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同时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毛泽东的这些思想(     
A.致力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动员B.反映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
C.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D.体现出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游击队单独的活动,在主要集团军的战役上并没有决胜的意义。可是,无数游击队的不断的动作,却是非常伟大的力量,像连续的滴水可以蚀穿石头,使敌人的交通迟滞、阻塞企图暴露,军心动摇,汉奸政权也不稳固,兵力不敷分配,给养断绝,经济资源被破坏,有生力量被削弱。

——摘编自朱德《论抗日游击战争》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在华北、华中(含华东)和华南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1938年年底为58.8%,1939年为62%,1940年为58%,1941年为75%,1942年为63%,1943年为58%。至于同期国民党军队在这些地区所抗击的伪军,只在1943年有10%,其他年份里伪军均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所抗击。

——摘编自阎治才《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为壮大抗日游击队伍的力量,1940年9月,新成立的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在顺德县西海乡涌口村的一间茅屋里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建立一支八路军、新军式的抗日武装。1941年7月中旬,日军指使汉奸李望鸡所率的两个团向西海外围推进。西海根据地林锵云通过群众工作,积极联络当地乡绅,发展中间势力,做好充足准备,击退了李塱鸡军的两次试探性进攻。这场战役中广游二支队只有三四百人,却打垮了伪军一个师的进犯,毙伤伪团长兼“前线总指挥”祁宝林以下共500余人。这就是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战以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被誉为“西海大捷”。

——摘编自李金哲《华南抗日纵队的建立与华南敌后战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海战斗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024-06-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3 .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发行了自主货币“北海币”。该货币以农业物资储备作为担保,并根据农业周期调整货币数量以保持币值稳定。“北海币”在胶东地区流通领域中的信用远远超过法币和汪伪政权的伪币,成为强势货币。“北海币”成为强势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A.货币机制基于农村传统经济B.中国共产党的货币政策赢得民心
C.农村与城市经济的联系较弱D.战争环境制约货币自由流通
2024-06-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41年7月,绥察行署布告宣布:   “本政府,乃为各个抗日的阶级对日寇汉奸的联合政权,绝非某一党派所专有。故凡各党、各派、各民族、各阶级抗日而又赞成民主者,均欢迎参加政府工作。”这(     
A.有利于凝聚民族战争力量B.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助于巩固人民革命政权D.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
2024-06-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农村政策与民主革命】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11月颁布):②《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1942年11月制定);③《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颁布)。

——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赵鲲《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百年回顾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改革政策。
2024-06-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该做法旨在(     
A.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B.解决边区经济困难
C.推动土地改革的发展D.促进全党思想统一
2024-06-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文件内容
1928《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条,土地的分配方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第四条,土地分配的数量标准: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1942《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第二条,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更不是打击赞成民主改革的开明绅士。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
195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第一条,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二条,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多种执政理念,请从材料中提取一种执政理念,并运用其他史实加以阐释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2024-06-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4年春,日本实施了“一号作战”计划,集中侵华日军50余万人于国民党战场,中共审时度势,抓紧开展和收复新地区的工作,仅不到1年收复和新建立了十几块根据地,由此可知,当时(     
A.正面战场抗战减轻敌后战场压力B.正面战场是抗击日本的主战场
C.抗日战争将开始进行战略大反攻D.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024-06-02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阶段的形势图。该形势出现于(     

A.1931-1935年B.1935-1937年
C.1937-1938年D.1938-1945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面为1942年7月朱德视察陕甘宁边区的南泥湾后赋的诗。该诗反映了(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A.南泥湾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B.减租减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陕甘宁边区实现抗日物资自给D.大生产运动有利于抗日根据地巩固
2024-06-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