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7年,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延安成立。1939年,救国联合会创作排练了《亡国恨》《打回老家去》等剧目,深入工厂、农村、学校、部队演出,还创办各种识字班、识字牌、夜校等。救国联合会的活动(       
A.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B.增强了抗日救亡力量
C.旨在提升青年政治觉悟D.加强了民主政权建设
2022-06-02更新 | 43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宣布成立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对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进行了规定,勾勒出议会民主制的雏型,从制度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是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参议院议员及大总统选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省议会议员选举制度及大总统选举制度在内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省议会议员选举及大总统选举。在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又相继制定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负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大总统选举法》,这些法律的形成确立了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

——摘编自唐可迈《民国初期选举制度评价》

材料二   1937年、1941年、1945年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所辖的乡、县、边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举,选举产生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原则,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是真正具有“普遍而平等精神”的选举。当时边区90%以上的群众是文盲,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晋察冀、晋绥、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从实际出发,创造了投豆、票选、画圈、画杠等多种投票方法。此外,还表演选举话剧、出版选举报刊等,共产党员和干部则挨家挨户宣传选举的重要性,有的为了方便选民投票还背着投票箱上门。到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约有91%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摘编自王冬梅《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性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根据地的金融和外贸是由政府经营和管制的,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的公私混合性质的初始的市场经济。政府放手让经济沿着市场遵循等价交换等基本经济规律发展,以法律制度保障经济行为主体的人权、财产、物权。这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实践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扩大
C.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实现了转移D.社会主义改造在根据地的试行
2023-04-23更新 | 35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40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照搬苏联式社会主义,除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这一论述(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表明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想
C.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D.强调了边区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2024-03-21更新 | 31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及“与水争田”的趋势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玉米、红薯、洋芋的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山脚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在山掘矿,煽铁获利”。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与土地开发兴盛相应,清代关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讨论增多,不少官员、学者呼吁保护林木和植树造林,然而“山林既尽,无以宿水,溪流渐涸,田里多荒”的现象愈演愈烈。

——摘编自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等

材料二   抗战时期,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采取“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把造林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垦荒与造林同步。根据地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条例,“整理旧渠、开凿新渠”“变旱田为水田”,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开渠用合作社的办法,地、工具、资金、劳动力均可入股,修成后按股份利。部分工程当地群众以边区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如荣臻渠、伯承桥、小平桥等等,增进了政民的团结。

——摘编自吴云峰《华北抗日根据地林业工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与山争地”“与水争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北抗日根据地环境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1939年冬起,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实行减租减息,一般将原地租额减少25%,规定年利息率一般为10%,其他杂租、劳役和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一律取缔。这些举措(     
A.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确立了中共中流砥柱地位D.体现了持久抗战策略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3年春,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毛主席接见他时说:“你的功劳很大, 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都叫你‘气死牛’,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封锁解放区失败B.陕甘宁边区自然灾荒严重
C.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坚持抗战D.减租减息政策激发生产积极性
8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时间主要内容(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农民对共产党的拥护程度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3-05-14更新 | 46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据统计,1940年华北太行山区有村剧团一百多个,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荷花淀》《白毛女》等,这主要体现了当时中共(     
A.运用文艺加强进步思想宣传B.扎实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C.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D.大力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2023-03-26更新 | 38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组织起来》的讲话,指出大会的核心就是四个字“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是为了(     
A.实现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B.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C.保障物资供给加强抗日力量D.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