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1942-1945年,中国远征军40万人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最终改变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格局。如在1942年4月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歼敌1 200人,解救7 000余名英军和5 0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最终帮助英美军队取得了对日胜利。 这体现了(     )
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合B.抗战胜利的根源在于盟国对华的支援
C.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党外合作D.入缅作战促使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0-11-17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2021-01-23更新 | 795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日本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法西斯全球扩张开始的显著标志。……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战争结束时,日本陆军在华约105万人,而在太平洋战场只有83万余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日本战败向中 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超过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的总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提供了北进之机。然而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战场,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1940年德国在欧洲以压倒性胜利和英、法等国出人意料的溃败,为日本提供了“千载一遇”的良机,但还是因中国战场牵制、兵力捉襟见肘而无力南进。1941年底,日本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发动太平洋战争,给美、英之军事以沉重打击。值此严峻时刻,中国军队在多地对日军发起进攻,策应太平洋等战场美、英军队的作战……

——摘自何雷所著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主要分为三大战场,即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主导的亚洲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的地位和作用被国家社会忽视……

——摘自梅方青、李亚雄《“二战”胜利后亚洲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的原因分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主导的亚洲战场地位和作用被忽视的原因。
分)
5 .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使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策
A.基于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B.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有利于结束国内战争,稳定社会秩序D.开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 . 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
A.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B.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
C.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D.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
2020-05-06更新 | 984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B.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
C.全民族抗战的结果D.海外华侨的贡献
2019-12-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
A.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D.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2019-11-21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8月15日、9月2日(或9月3日)9月9日、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之时4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其理由是这一天的前一日
A.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B.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
C.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D.被日本占领50年的台湾光复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0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摘编自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共和政治作出的主要努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019-09-03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