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古田会议
2023-12-3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2023-10-04更新 | 12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叶浅予为纪念抗日战争而创作的一幅漫画《战败者头上的花冠》.该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日本意图加速推进灭亡中国计划B.中国全民族抗战产生的积极效果
C.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密切关切D.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反攻阶段
4 . 据某学者统计,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政治策略方针的转变中,以宣言、通电、决议等多种形式,正式发表抗日主张290次。该学者旨在说明(     
A.宣传是实现全民族抗战的有效手段B.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国共两党揭开了由对峙到合作序幕D.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抗日战争时期,330多万四川健儿出川抗战,64万人血洒疆场;为修战时工程服工役民工达300多万人,共修机场33座;供给粮食达8000万石以上,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A.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B.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C.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D.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6 . 近年来国际史学界重新界定了二战的起点,其中有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抗战的意义得到了重新认识B.九一八事变是二战开始的标志
C.二战经历了由局部到全球的过程D.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否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D.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023-04-22更新 | 250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煤建司一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复习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和时代坐标,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大历史观(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认识和分析问题),从中国近代180多年斗争史中予以科学定位,把握历史大趋势,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伟业、明晰百年奋斗重要意义、传承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树立正确党史观。

——摘编自王树荫、王君《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自拟论题并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4-12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它的胜利来自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而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是爱国主义。抗日战争并行着两种演变:一种是日本侵略势力从进攻到溃败的演变,另一种是中国内部(人民)力量由小变大,且统治者的势力由升高到衰落的演变。这两种演变不但过程相近,其方向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动势力衰亡,进步势力兴起。弱的战胜强的,新的代替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作了准备。20世纪,世界出现的社会主义,和1718世纪世界出现的资本主义一样,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向,它们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也是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完成以后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


选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下面是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据此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学生运动,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
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5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广泛支持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D.中国抗战具有复杂性持久性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