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1115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出席者仅1355人,其中,国民党籍代表855名。因此,人民称这次大会是“党民大会”。“国大”的召开遭到共产党和民盟的一致反对,如周恩来在次日发表声明说:“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已于昨天开幕了。这一‘国大’,是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众,而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

——摘编自罗昊《1946年“制宪国大”合法性研究》

材料二   19545月底,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全部结束,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全国各地在21万余个基层选举单位,3.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又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单位和军队及华侨单位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宪法。19548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33次扩大会议。决定于1954915日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摘编自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和国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6年“制宪国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党“制宪国大”相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
2023-10-1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周年热点08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7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21-22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张治中将军在一次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D.国民党全面进攻取得成效
4 . 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
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
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D.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 年,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王红丽《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材料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谈判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前,曾长期在华工作的美国著名记者伊罗生说道:“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有极其众多的美国人把自己视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仁慈保护者、恩人和救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心灵、肉体和不朽的灵魂承担着责任,美国政府则承担着保护中国政治独立和行政完整的责任。”美国政府和社会秉持中美“友谊”的观念和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质是一种想象的“恩人身份”和“家长庇护”观念,是美国对中国的帝国心态,即美国以更为“优越”的文化控制和改造中国。旧中国是美利坚帝国实现国家抱负、使命和威望的“可控的他者”和巨大的试验场。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一个统一、民主、强大、对美国友好并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中国的前景使美国人普遍相信,中国就在他们手中,美国的国家理想和使命的实现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是美国地缘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更加打击了美国有能力控制和改造中国的帝国心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作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作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政府和社会热心美中“友谊”的目的和美国对中国“特殊关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特殊关系”变成对立关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2022-02-22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俄乌冲突透视国际局势的变幻-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力量和人民大众为争取民主权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

材料一   下图:农民们正慎重地投豆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干部。


材料二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抗战胜利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权利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结局如何?原因是什么?
2021-09-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3章解放战争
2016·四川德阳·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民主同盟大事记(1941-1949年)

19413月,民盟在重庆成立,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9月,正式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发表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510月,民盟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对独载,要求民主;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张。

19461月,民盟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民盟与中共代表团密切配合,力促会议成功。与此同时,参加和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尤其是在反对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的斗争中,民盟与中共一致行动。

1947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481月,民盟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9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摘编自《中国民主党派史》


(1)据材料,概括民盟的政治活动主题发生了哪些转变?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民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2021-08-23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近代史-考点07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1937-1949)
9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三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革命的结局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人民的这一愿望是否可以实现?
2019-12-09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抗战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进行了历史性的重庆谈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日本的投降,政府军队与中共军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双方都力争首先到达敌占区接受日军的投降,从而收取大量的敌方武器和军事装备。

(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

到1945年11月,华盛顿已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该政策继续支持国民政府,条件是国民政府不可使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并且努力与中共达成协定。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相互不信任对方,因为各自是追求不同目的的革命政党。除非是在暂时的或权宜的基础上,否则两党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六个星期的谈判无疑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尽管毛泽东表面上持和解的姿态,但他并不想在那些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点上让步。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凭借实力进行谈判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蒋对毛泽东此刻愿意达成的某种和平"临时协议"毫无兴趣。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国民党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1)有人说“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最有利于双方实现某种历史性妥协的”,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中国具备走向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双十协定》被国民党撕毁,中国的和平道路夭折。试分析其原因及教训。

2018-10-06更新 | 17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3章解放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