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选择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之后,新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着三大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得到国际上对新国家的承认;其二是为恢复经济取得外国必要的援助;其三是保障新生国家的安全。而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后,这三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由此可知,“一边倒”外交(     
A.扩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B.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
C.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D.突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封锁
2 . 根据中央“在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一五”计划开始后,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被安排到全国17个省市(见表格)。据此判断,这种布局意在(     
省份辽宁
陕西
黑龙江山西吉林河南甘肃四川河北内蒙北京云南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新疆
项目各24项22项15项各10项8项6项各5项各4项各4项3项各1项
A.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模式B.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C.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失调的问题D.改变过去不尽合理的工业布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先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先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

——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著作《国富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台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时,“王老吉药厂”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属于
A.社会主义企业B.公私合营企业C.资本主义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发行れ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

——摘编自郭政《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6 .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有70%以上布局在北方,其中东北占了54项,实际实施建设的项目中仅有9个项目布局在东部地区。从城市层面来看,工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沈阳、抚顺,西部地区的包头、西安、兰州、成都以及中部地区的洛阳、太原、武汉、株洲等城市。这种布局
A.保障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
C.兼顾了协调区域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需要D.基于“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决策
2021-08-26更新 | 422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2021-06-08更新 | 11096次组卷 | 84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