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法国前总理富尔在和周恩来总理商谈两国关系问题时说,法国一开始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同蒋介石的关系,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现在如果中国愿意同法国谈判建交,法国将不管别的国家的意见,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富尔发言的背景可能基于(     
A.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B.中国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
C.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彻底分化D.中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4-05-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0年我国的国家财政收支逐步趋于平衡,第一季度财政赤字占支出总数的43%,第二季度下降为40%,第二、第三季度下降为9.8%,第四季度只占支出总数的6.4%。这得益于(     
①银元之战   ②米棉之战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三大改造的完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江南出现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一商人。他们“精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经济富裕的士绅更是铺张浪费,不仅居室“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广厦杂用诸色植木周围绕以砖墙。”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普通民众“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材料二   中国被迫卷入西方经济体系后,外国商品就开始大量进口,引发了民众抵制外国商品、保护本国经济的国货运动。一战前,各大民间商业行会成立各种推动国货运动的团体,提出“……多一份呢绒,即少用一份国货,少用一份国货即损我国家一份利源。”一战后,国民政府也开始重视国货运动,1928年,孔祥熙提出“征集全国出品,陈列展览。以示奖励而资观摩”的设想,得到商业领导人、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国货运动通过区分“国货”与“洋货”,将民族观念与消费文化联系起来,最终塑造了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孙燕《从国货运动探究消费主义文化发展》

材料三   “一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多次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短短5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原定指标的17%以上,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发展,积累资金909.2亿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产和建设事业中。而且,节约运动还向人民群众进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教育,也要求党政军群负责人员视察、休养、旅行时,地方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鼓励各级干部脱鞋下田,参加劳动生产。同时,节约运动要求工业企业订立各种技术规程与操作规程,不仅要完成计划数量指标,还要完成质量指标;企业领导必须把节约的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在学习生产管理的同时,必须学会财务管理。

——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社会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期中国国货运动日益高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选择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之后,新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着三大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得到国际上对新国家的承认;其二是为恢复经济取得外国必要的援助;其三是保障新生国家的安全。而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后,这三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由此可知,“一边倒”外交(     
A.扩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B.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
C.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D.突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封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地一直是亿万农民最关心的核心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中,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响亮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重要论断。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明白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

——刘启春《历史的选择: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各根据地的土改政策开始向彻底分田的方向变化,对地主不再给予照顾,并开始触动富农的土地,但各地土改的政策与方法未尽一致,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指导。1947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913日,通过了《____》,明确提出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废除土改前的一切债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   一九五O年六月六日至九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首要条件。刘少奇在会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过去老区的土地改革,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谁胜谁负还不明朗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尽量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动员农村的人力物力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争取战争的胜利。新区的土地改革,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全国转入和平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除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尽快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务。”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革命方针。简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
(2)请写出材料二空格处的文件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文件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新区的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 . 1951—1957年间,新中国在参加的国际展览活动中,天安门、毛泽东画像和国旗等经常出现,在展览设计上将重工业展品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在展览期间还放映了多部精彩的中国电影,虽然语言文字不通,但观众的情绪仍随着剧情而变化。从外交层面看,中国这些参展活动(     
A.体现了新中国多层次的外交布局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
C.有利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认识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思想
2022-11-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显地反映了国家活动中有两个积极性。一是中央的积极性。全国必须置于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央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迅速地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才能保障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服从中央的原则下,地方也要赋予应有的自主权。凡属地方性的问题,由地方作出处理,这就是地方的积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开国创业(19491956)》

材料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民在经济上开始走向自立,政治上民主意识与愿望的觉醒和萌发,参政议政的要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都要求和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及时地对原有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与更新,使之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觉悟和参政议政要求。

--申坤《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权力分配角度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除此之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8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022-11-0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1954年定期航线达到8条、经营的航线距离近13000公里。在此期间,与中国建交的各国代表团以及有些国家的社会及政治活动家,都利用了该公司的航空运输工具。该民航公司(     
①体现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②建立了较完备的全国航空网络布局
③带来了对外建交的新高潮             ④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顺治帝多次下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违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死,货物没入官府……原先最为担心的海上威胁已消除,但群臣对是否开放海禁意见不一……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各省的地方官别认为海外贸易有利于国计民生,要求开放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下令取消海禁,开放海外贸易,分别设立粤、闽、渐、江四海关……然而,清廷对“外夷”来华始终存有戒心,对国内民众大批外出,或留居南洋,或聚集海上,也深感忧虑,怕对海防构成威胁。故自康熙后期开始,清是对通商口岸、外贸路线、出海时间等,不断加以收缩和限制。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还在军事革命胜利在望之初,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三项外交方针。第一,是“”。就是不承认旧政府同外国政府所建立的外交方针以及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任何国家必须在尊重中国领土和断绝与国民党政权外交来往的基础上,重新与新政府进行建交谈判。第二,是“”。就是不急于取得资本主义各国的外交承认,要争取在肃清一切内外威胁和各种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影响后,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谈建交问题……第三,是“一边倒”……促使新中国采取如此彻底的革命外交的方针的,根本上在于共产党人有着完全不同于国民党人的意识形态……新中国的外交选择,带有鲜明的阶级革命的色彩,即使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也是不可避免的

——杨奎松《在毛泽东“革命外交”的背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两次变化,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次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①②所对应的外交方针,并提炼影响新中国“革命外交”的两大因素。
2022-05-3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我国某部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上述规定表明我国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正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C.统一战线进入了新阶段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2022-04-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