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百年救亡,百年复兴。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实业家忍辱负重,砥砺前行,投身到实业报国的事业中……

材料一:“国难当头,只能为口舌之争,不能救国家于水火,如此做官,于国何益?……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救国为目前之急……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属不易,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属不易,作为一国之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与民争利,一遇危急情况,必然会导致相对脆弱的民族企业破产。

------《张謇和胡雪岩的人生沉浮》


(1)材料一中状元张謇提出了什么救国口号?结合材料二谈谈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命运。

材料三: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荣氏家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结合材料三写出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哪一创造性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有何意义?

材料四:近年美国不断挑起事端,对中国核心企业进行制裁。2018121日,加拿大官方在温哥华的机场对华为高管孟晚舟进行逮捕。2021925日晚,在党和人民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孟晚舟在机场发表感言,几度哽咽。孟晚舟说:“经过一千多天的煎熬,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充满了挣扎和煎熬,但当我走下舷梯,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家乡的温度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言表。祖国,我回来了!”


(3)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企业或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3-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自春至冬,全国相继发生旱涝、虫疫等自然灾害,被淹耕地约1亿亩,灾民达4000万人。敌对势力趁机“制造谣言破坏,阴谋暴乱,企图转移农民斗争目标”。尽管战争仍在继续,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19日向全国发出《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要求各地帮助灾民渡过灾荒。各地方政府成立救灾委员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及时发放救济物资、副业生产、开展社会互济、以工代赈、减租退押、安置灾民等措施,使灾情得到遏制并趋于缓和,至1950年4月,全国“各地灾荒停止发展”,“而且还与历史上灾后田园荒芜、赤地千里的景象相反”。同年8、9月份,全国绝大部分被淹田地水退之后都得到及时补种,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

——摘编自赵朝峰《简评建国初期的救灾度荒工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救灾度荒工作”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2-12-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3 . 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淮河水利计划,但计划工程一直受到无力动员和征召劳力的阻碍,未能实现;1953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治淮过程中动员了成百万的人力,淮河得到了有效治理。材料反映出(     
A.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发展B.新政府组织动员能力提高
C.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落后D.一五计划提高了民众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从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出发,就要解决所有制与生产力的矛盾问题”。他意在强调新中国(     
A.进行土地改革迫在眉睫B.建立计划经济需提上日程
C.建立人民公社符合国情D.实行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在北京的一切守法外侨;包括外国驻京前领事在内,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北京市军管会的命令,而不应当妄想保持旧日的特权,否则就是违背我国政府的法令,侵犯我国的主权。”这表明建国初期(     
A.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B.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猖獗
C.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外交政策具有革命性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0年4月,中央政府对私营工业扩大加工订货和产品收购,解决它们在原料、资金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维持和恢复生产,并适当调整私营工商业的税收;中国人民银行也逐渐增加对私营工商业的贷款。这些举措旨在(     
A.打击投机商人稳定全国物价B.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为一五计划实施奠定物质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辽宁省于1952年共组织10509名失业、半失业人员参加治理市区南部臭水泡和改造运河工程,工程结束时收入达到800万(东北币)元左右;另外还组织14.4万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到私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就业。对辽宁省的举措理解最全面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提高了劳动者就业素质
C.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D.增强了共产党执政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49年9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财经接管委员会作出了一系列决定:肃清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银元券;严禁港币及其他境外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禁止金银计价、使用和私相买卖;收回华南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的裕民券、新陆券和南方券。这些举措(     
A.有利于积累资金推进工业化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促进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D.清除了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劳动英雄和先进生产者主要来自农业、机关和军队方面,劳模精神则是“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劳模主要来自工业战线的基层,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是主流,评选出来的劳模通常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生产能力的“老黄牛式”的技术工人。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倪志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劳模精神的内涵则演变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林巧稚、陈景润、邓稼先等科研工作者成为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劳模不仅具有无私奉献、拼命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更强调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概括评选劳模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 .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社论有这样一段话:“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由于华尔街垄断财团热衷于战时暴利而狂猛扩大侵略,致使生活必需品价格猛涨,广大人民生活大大恶化;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全体人民的生活幸福已被提高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末有的优格程度。”这一年般有可能是(     
A.1950年B.1959年C.1962年D.1971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