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2022-09-11更新 | 2799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际政要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言论

时间

人物

职务

言论

1953年

周恩来

新中国总理

中印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1954年

胡志明

越南主席

这五项原则完全适用于巩固和发展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1984年

邓小平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2014年

苏亚雷斯

联合国副秘书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集中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表主要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适用于国家间关系B.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C.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显示出社会主义外交优越性
2022-07-10更新 | 301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宣传画中,几个少先队员围在收音机旁,听广播里志愿军叔叔讲战斗故事。这些故事图《听志愿军叔叔讲故事》(1954年发行)(     
A.增强了民族凝聚力B.介绍了解放西藏的英雄事迹
C.描述了“银元之战”D.宣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成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6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订立“爱国公约”、成为新中国双拥史上一次最广泛的社会化拥军大动员,各族群众、社会各界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落实号召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如务力增产、厉行节约、爱国捐献、拥军优属、支援前线等。各地公约的出台后,民众反响热烈,海南人民就在海南区抗美援朝分会号召下,积极响应,生动事例层出不穷,诵现出众多的爱国拥军模范,据《中国共产党琼海历史》第二卷记载:琼东县第一区义民乡有位年近70岁的妇女,把她一生通过做蓑衣、制草鞋售卖储蓄起来的“棺材本”——光洋20块、人民币12元、金耳环一副捐献。她说:“有了共产党、毛主席和人民政府,我得到解放,过上幸福生活,我宁可不要棺材本,也要支持朝鲜人民”。

——摘编自《抗美援朝“爱国公约”一社会化拥军的历史教科书》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50年代初“爱国公约”订立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50年代初的“爱国公约”。
2022-05-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6 . 有学者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某外交政策;突破了追求单方面绝对安全的强权政治思维模式,打破了国际秩序的西方逻辑,注重和提倡国际秩序的非对抗性、公正性、平等性、道义性和共赢性、强调平等、责任、合作、共赢、义利观。该学者意在说明
A.西方主导的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已瓦解
B.中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逐渐建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利于国际秩序重塑
D.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打破了强权政治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南行署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苏北与山东,他们对当地的方言、生活习惯存在隔膜感。苏南行署通过各级民政机关执行苏南区党委制定的抚恤措施,还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对解放战争中牺牲军人的家属提供经济补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这体现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
C.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步进行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2021-12-27更新 | 430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一位旅居西德的华人回忆,很多年来,每天一早出门,都会看到门前堆着许多垃圾。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家门口变得不再有垃圾,社区警察对他的态度也变得亲切起来;一些生活在南非的华人也表示,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事例折射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B.发达国家治安的改善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非政治合作的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