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司马文森记录了《共同纲领》的讨论过程:“初步草案提出了,100多位筹备委员就分开成为许多不同的小组,按照不同性质内容,逐条逐句逐字来讨论,三番五次地谈了又谈,改了又改。就这样,足足忙了快有3个月时间。”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B.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
C.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D.协商的平等性、充分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述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还有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

——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 ·新国家安全观》

材料二   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的两个最急迫的问题,第一是国家的安全,我们建立了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尤其是尖端武器,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我们研制成功了,所以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当时低收入的条件下,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情况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靠外援是几乎没有的。

——武力《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意义。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3 . 某文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这一文献
A.完成了巩固新政权的任务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成为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D.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021-02-02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统编版)-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 . 有一封信写道:“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与该信件密切相关的史事是
A.开国大典B.“一国两制”提出
C.香港回归D.“九二共识”达成
5 . 1949至1951年,在全国大陆解放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第一步,在新解放区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
A.凸显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开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D.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 . 宋庆龄曾感喟:“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一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一一人民”。这表明
A.人民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B.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新中国已得到世界各国认可
2021-01-02更新 | 954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剩下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就可以向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进行适当的教育工作,等到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就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当时,毛泽东的这一主张
A.适应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B.旨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C.实现了对民族工商业的和平改造D.推动了民主革命向发展经济转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国旗、国徽是新中国的象征,它们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这次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2020-12-19更新 | 3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卷提升篇)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三次“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C.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走到一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拼搏,从开始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到被追转入农村,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以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政权,绝非偶然

——摘编自刘焕明、刘翠《中国道路的艰难选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摘编自杨沂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是“绝非偶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并分析其形成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