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
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17-11-08更新 | 1325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增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请回答:
(1)第一次“大革命”后,秦朝为创立“中央集权制的帝国”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
(2)第二次“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请指出这次革命的法制建设成果。
(3)第三次“大革命”后初步形成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016-12-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诸暨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3 . 某同学在学习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后,制作了一个知识结构图。与图中
①②③对应的知识完全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B.1954年宪法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54年宪法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D.《共同纲领》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5 .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
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
A.革命主要对象前者发生了转变,后者没有发生转变
B.革命指导思想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C.领导力量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D.革命的动力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7 .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8 .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9 . 我国形成下图所示的国家政治体系应该是在(       
A.1949年B.1953年
C.1954年D.1956年
2016-11-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舟山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2009年春天的伦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开始于(   
A.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现代化漩涡
B.中华民国成立,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第一次转折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