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奋斗中,逐步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性方案。以下不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征的是(     
A.由保守到激进B.由被动到主动C.由模仿到创新D.由片面到全面
2024-04-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下列叙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②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④中国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新中国”的使用频数,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B.三大改造的稳步推进
C.新政权逐步走向稳固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4-03-07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题
6 . 1949年制定《共同纲领》时,有民主人士提出,为什么在纲领中没有把更长远的目标定进去。周总理说:“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是毫无疑问的……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而且这个纲领中,经济的部分里面,已经规定要在实际上保证向这一前途走去。”“长远的目标”指的是(     
A.全面恢复国民经济B.巩固新生政权
C.保障人民当家作主D.建立社会主义
7 . 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次在开封市公开发行,全市多家书店门口都挂起了“庆祝《毛泽东选集》出版”的巨大横幅。广大民众奔走相告,争相购买。这表明(     
A.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B.西方国家加大了冷战攻势
C.民众政治认同意识强烈D.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实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坚持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奋勇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其中,既有历经挫折而毅然奋起,亦有乘势发展而铸就辉煌;既有顺境之中阔步前行,亦有逆境之中绝地重生。百年党史,既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史,也是救国、兴国、强国的国家建设史,还是带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史。

——摘编自申富强《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年党史发展关于民族复兴史中任选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要求:写出阶段标志并做简要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在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从经济到文化,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是一个关键的词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在加速但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是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它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更是一种现代化教育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良好生态环境为支撑,走有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品牌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韩川《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进行观察,并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3·山西吕梁·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某位科学家回忆,1951年他在陕西关中平原就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进行了深入调查,每到一处就开群众大会,宣传有关吸浆虫的科学防治知识,揭穿有些地主富农说什么“土改了,天降灾了”的谣言,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和科学的威信。这些举措有利于(       
A.新政权的巩固B.社会经济的恢复
C.解放区的土改D.大众教育的普及
2023-11-12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7(15+3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