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与发展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每一个环节。下图为新中国初期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正面图案。


从上述图片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2019-01-30更新 | 3259次组卷 | 6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2019-01-30更新 | 2957次组卷 | 50卷引用:湖南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2019-01-21更新 | 24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018-12-17更新 | 107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0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段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风教、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旱灾、善后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的依赖。

——摘编自李俊岭《晚清社会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

材料二建国初期,1949年,我国失业率为23.6%,灾害性弱势群体统计数字大约4000万,占当时人口的16%。因此,在救济灾民时,民政、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卫生、气象等多部门以及人民救济团体、科学研究机关都参与其中;在改造和救济妓女时,公安、民政、司法、卫生、劳动等系统和妇女组织协同作战;在救济资金的筹措上,有财政拨款,也有社会各界群众、团体和单位自愿捐赠。新中国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要达到既助困又救人的目的,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调控,既要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妓女要参加固定的政治学习、文化学习;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

——摘编自高冬梅《新中国简历初期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措施的差异以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7 . 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

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
C.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
2017-05-02更新 | 422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949年到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1949年的“万国造”到1954年“全苏式”,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
B.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
C.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D.外交“一边倒”局面日益巩固
9 .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10 .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