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云命令全国采取统一步骤,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大量抛售纱布。几天后,上海的纱布价格在一天内下降一半。经过这番交手,上海投机商人元气大伤。这一斗争反映出当时人民政府(     
A.尝试采用和平方式过渡B.推行了社会主义的政策
C.利用市场恢复国民经济D.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毛泽东一度相信“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和周恩来的工业化思路同样也还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公私企业参与、注重市场作用的渐进式工业化。但是,到 1951年底,中共高层开始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上逐渐达成共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B.受到了当时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
C.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经验的借鉴D.国民经济恢复后可解决资金困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战国中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当时的知识界对此分歧很大,道家、儒家都视之为“礼崩乐坏”的根源,强调要恢复井田制。商鞅则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这自然大大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变法的“农本思想”更加得以光大。显然,在先秦时期,粮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商鞅的一切变法都以此为根本,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

——摘编自崔光宇《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中共通过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与理想,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将约七亿亩土地均分给三亿多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将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制度和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第二、土改在剥夺地主阶级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在乡村社会的政治地位,由此国家政权在基层建立起新式基层组织。

——摘编自李康、邓宏图《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背景下逐渐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地破坏。党中央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与此同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解体,党政分开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摘自章宏楼、高雪萍、张予涵《我国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土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土地改革”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土地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年份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
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
195011.35.55.80.90.91——
195119.67.612.01.20.92——
195219.48.211.21.21.02——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3-12-27更新 | 34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上海解放以后,陈毅成为上海首任市长,他在上任之初就取缔了国民党政府设立的货币发行机关,用人民币去兑换金圆券。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A.稳定金融秩序B.没收官僚资本
C.建立国营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
2023-02-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少人对人民政府能否管好经济抱有疑问。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制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上海的部分资本家也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管好财经工作,并在经济上同政府展开较量。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年初,上海出现的金融风暴(倒卖银元、黄金、美钞,抵制人民币流通等)和几次物价波动,就是这种较量的表现。从几次较量的实际分析,陈云同志认为,不论是从支持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从根本上克服财政经济困难方面来说,还是从逐步实现市场物价稳定的要求来说,都必须实行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管理。1950310日,陈云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为什么要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社论,全面阐述了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短短半年的时间,人民政府就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使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连年上涨的物价稳定下来。毛泽东认为这一成就在经济上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杨波《新中国经济战线的奠基人——缅怀陈云同志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财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统一财经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950年10月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并强调:“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     
A.周恩来十分看重中印友谊B.中国保卫和平立场鲜明
C.“一边倒”方针得到了贯彻D.印度希望调解中美关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年画·大历史

杨家埠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北,其木版年画的历史已有600多年。杨家埠版画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下面三幅图画是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图1:听志愿军讲故事                                        图2:合作社分红                                                                 图3;自由婚姻好


结合所学知识,以“小年画·大历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