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旧人民币汇价以美元为基础,共调整过52次,从1949年1月19日天津开始挂牌时的1美元折合600元旧人民币,到1950年3月13日调整到1美元折合42000元旧人民币。上述调整(     
A.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迅速恢复B.使国家外汇收支实现平衡
C.推动了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D.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据统计,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 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 11.6亿元,节约生产和基本建设成本13.7亿元,流动资金 6.4亿元。据此可知,该运动(     
A.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确保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C.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0年,中国共产党将解放石家庄时接管的大兴纱厂正式发还给原资方自营,经政府与资方协调,发还方案从公私合营调整为完全私营。这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     
A.学习苏联工业化模式B.践行新民主主义政策
C.关注金融秩序的稳定D.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2024-05-15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50年11月15日至30日,党中央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华中地区的棉花,也在源源不断地向东部沿海地区输送;在陇海线上,成百吨的纱布夜以继日地向西安、郑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流去。这一举措(     
A.借助经济手段巩固新生的政权B.奠定了抗美援朝的经济基础
C.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开展D.加速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实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年8月,毛泽东在月初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吉林16家工厂正式向黑龙江迁移,到10月底重型机床和相关设备人员全部到位。中国从苏联得到的技术,通过现款购买、赊购、在“共同负担”名义下的半价赊购以及无偿赠送等多种渠道。这一举措是为了(       
A.促进区域协同发展B.引进苏联先进技术
C.恢复国民经济D.应对朝鲜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武汉市喻桥乡贫民陈汉友在解放前没有耕牛农具,土地很少,每年只收七担谷,一年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八个月之久。土地改革后,他家里有田地十五亩四分,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这一变化说明 (     
A.土改在解放区全面展开B.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C.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D.工业化建设条件已成熟
7 . 红色研学

红色研学是一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通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地、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文化素养。

红色研学资源列表(部分)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②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④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⑤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⑥遵义会议会址
⑦平津战役纪念馆⑧抗美援朝纪念馆
⑨东北抗联博物馆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依据材料中的红色研学资源,提炼一个研学主题,设计一条红色研学活动,至少涵盖三个红色资源,列出所选序号。
(2)给自己设计的红色研学路线撰写推介词。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少于150字。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时代新风尚

1950925日至10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共有464人荣获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很多人在根据地、解放区就已经是战绩卓著、名声远播的先进典型。1951117日,齐齐哈尔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提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紧接着,东北各国营公营厂矿又提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受到各地工人的积极响应,一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调动集体力量,把高度的劳动热情与钻研技术精神相结合,把工作经验和办法变成为经常性的制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为特点和内容的群众性劳动竞赛,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并持续多年。1956年,全国开展了先进生产者运动,“超额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成为最流行、最鲜明的口号。各地区、各行业逐级开展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劳动光荣、爱厂如家、埋头苦干、大搞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发扬集体主义,成了全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观。正因如此,新中国前七年以英模辈出、团结奋斗、众志成城而彪炳史册。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新风尚”的历史价值作出合理的解释。
9 . 1951年,徐悲鸿借用北宋欧阳修边塞诗《寄秦州田元均》中的诗句“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创作了绘画作品《九州无事乐耕耘》(图),并将其赠予出席某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作者意在(     )

                                     图6

A.呼吁珍惜和平的生活B.颂扬社会主义制度
C.肯定农业合作化运动D.号召重视农业生产
2024-04-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0—1953年春,土地改革共没收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约合4700万公顷)土地和大批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分给了约3亿无地少地和缺少生活资料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至70%。这(     
A.表明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生政权
C.彻底结束了我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