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时,农村的交易方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而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A.捍卫了新中国的经济主权B.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C.摧毁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D.推动了农村生产力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毛泽东一度相信“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和周恩来的工业化思路同样也还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公私企业参与、注重市场作用的渐进式工业化。但是,到 1951年底,中共高层开始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上逐渐达成共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B.受到了当时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
C.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经验的借鉴D.国民经济恢复后可解决资金困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统制外贸、统一全国财经、统一调度重要物资、国家统筹安排就业等。这一系列政策旨在(     
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模式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C.推行计划经济管理方式D.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2024-03-0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据此可知(     

1950—1952年平均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即以上年为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
中国34.8136.4137.8130.3
苏联16.9122.8116.5111.5
美国8.5115.5107.1103.3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中国工业实力处在世界前列
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D.冷战制约美苏传统工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币问世以来,在印制和防伪技术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为各套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发行时间代表性技术
第一套人民币(194812月正式发行,19555月停止流通)采用在票面图案中加入“暗记”(即将图案放大后,会出现特定的口号字样)的防伪方式,未使用水印、紫外线荧光物质等
第二套人民币(19553月开始发行,19644月、19991月、20074月分批次停止流通)开始采用水印防伪;其中3元、5元、10元的钞票由苏联代印
第三套人民币(19624月开始发行,199912月纸币停止流通、20007月硬币停止流通)全部使用国产印钞机印制,在国际印钞界首次实现干胶印一版多色接线印刷,和广泛使用安全线技术的欧美货币相比,“个性”十足
第四套人民币(19874月开始发行,20185月停止流通,个别小面额除外)1元以上的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采用多种雕刻制版、多色接线新技术,以及防伪安全线(全埋式)
第五套人民币(199910月开始发行,为现行人民币)券别结构、钞票材质、制版印刷等全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201511月,100元纸币调整了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布局,机读性能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名片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2018年)展会内容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条人民币发展线索,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发展线索源自材料,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面对因复杂形势造成的物价猛涨,周恩来在1949年11月政务会议上指出:“它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物价上涨、负担增加的没落过程是完全相反的。”“今天的困难都是为胜利而负担的”。1950年春,物价暴涨的局面得以控制。为了从根本上稳定当时的物价,国家(     
A.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B.采取措施统一财政经济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D.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024-01-23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有关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所示历史时期中的是(     
A.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B.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C.“三三制原则”下的民主政权建立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国广泛开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战国中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当时的知识界对此分歧很大,道家、儒家都视之为“礼崩乐坏”的根源,强调要恢复井田制。商鞅则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这自然大大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变法的“农本思想”更加得以光大。显然,在先秦时期,粮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商鞅的一切变法都以此为根本,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

——摘编自崔光宇《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中共通过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与理想,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将约七亿亩土地均分给三亿多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将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制度和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第二、土改在剥夺地主阶级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在乡村社会的政治地位,由此国家政权在基层建立起新式基层组织。

——摘编自李康、邓宏图《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背景下逐渐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地破坏。党中央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与此同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解体,党政分开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摘自章宏楼、高雪萍、张予涵《我国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土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土地改革”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土地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9 . 如图作为史料能够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巩固人民政权任务紧迫B.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
C.民众自发支援解放战争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2023-12-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作为史料能够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1951年湘西剿匪期间,解放军战士张贴宣传标语
A.巩固人民政权任务紧迫B.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
C.民众自发支援解放战争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2023-12-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新化县师大思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