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中央政府对普通乡民进行阶级思想教育、政治觉悟启发、组织纪律训练,同时诉诸物质利益激励、政治身份认同、情感诉说引导等。这些动员方式旨在(     
A.激发乡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
B.掀起建设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
C.将农民生活纳入到国家计划体制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22-07-24更新 | 16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二战后初期,美国等国禁止联邦德国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染料,禁止射击砍刺类武器的改装限制重型机床的生产,限制船舶的制造,限制化学科学的研究,钢铁产量每年不得超过10万吨。不过,到1950年9月,美国等国却放松对联邦德国钢铁和煤炭生产的限额。导致美国等国这一对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联邦德国是反苏的最前线B.朝鲜战争爆发产生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D.柏林危机中西德形势恶化
2022-07-23更新 | 587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13讲走向新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943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英美在华特权,签订新约取缔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一切特权
B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确立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国共合作,建立了联合政府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初步确立了三大政治制度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1950—1953年,人民政府关押、管制、镇压一批犯有严重罪行的特务、惯匪、恶霸等反革命分子;破获600余起特务案件,肃清200多万武装土匪特务安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政权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0年,南京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58个宣传队、派出两辆巡回宣传车,进行卫生防疫宣传,并举行了44次集体游行,举办了历时12天的卫生展览,开展卫生讲座147场,卫生宣讲334次。这表明,新生的人民政权(     
A.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B.注重加强公共卫生的建设
C.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D.善于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
2022-07-11更新 | 1034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比1950年增加25%,人均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还为工业机械的购买提供了资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走向工矿企业。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A.旨在彻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B.实现在全国范围推行土地公有制
C.与以往的土地改革性质不同D.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阶级占总人口比例(%)1946年占有耕地(%)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4.7564.384.3
农民73.377.2173.02

A.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2022-07-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7 . 1951年8月起,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率剧社在全国六个城市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巡回义演,将所得捐献购买了一架战斗机。此举意在(     
A.弘扬传统文化B.支援抗美援朝战争C.响应双百方针D.配合工业建设需要
2022-07-05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8 . 上海解放前夕,一部分工商业者“想在国内做一番事业,但又听得谣言四起…内心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到了1951年,工商业者却纷纷欢呼这是一个“黄金时代”“难忘的1951年”。这一变化说明人民政府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成果显著
C.团结工商业者巩固新生政权D.多种所有制并存政策开始确立
2022-06-27更新 | 1623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10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工业化运动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社会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巨大的住房压力使工人聚居地沦为城市贫民窟。生活垃圾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大量排放的烟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不断损害着居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危机动辄导致数十万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同时,新兴的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环境方面的考虑,城市社会问题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干预,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了系统的城市管理思想,成功地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努力把消费型城市变成生产型城市。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实现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工作做不好,城市工作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在中央的指导下,城乡兼顾与城乡互助成为当时城市管理的重要思想。同时,在各大城市,政府还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代表会成为政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事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党的城市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快速恢复和发展了城市生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经受住了执政的最初考验。

——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的城市管理思想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近代以来中外城市治理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2022-06-27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10 . 新中国初期,政府在发行公债的同时,还组织城市工人家庭等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储蓄。为此,上海等地提出了“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宣传口号,各地厂矿工会也纷纷成立互助储金会。这些举措旨在
A.形成金融领域的计划体制B.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D.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2022-06-18更新 | 844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