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上,中国(     
A.推动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B.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2023-04-14更新 | 41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与前提
C.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
4 . 1949年10月到1951年5月,苏联等19个国家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有9个国家本是旧中国的邦交国,这些国家均在承认新中国的同时自行宣布断绝与国民党残余集团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一些国家的外长(下表)纷纷致电周恩来总理,承认新中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时间

国别

10月3日

保加利亚外长、罗马尼亚外长

10月4日

匈牙利外长、朝鲜外相

10月5日

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外代外长、波兰副外长

10月6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外长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B.“另起炉灶”方针的实施
C.“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行
6 .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也是亚洲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运会的第一个阶段大致从1951年第1届至1970年第6届。这几届亚运会由于处在亚洲政治环境动荡困难时期,以致参与国数量有限,基础设施薄弱,比赛项目稀少,竞技水平不高,因此可以看作是亚运会的初级阶段。

——陈庆伟《亚运会历史发展各阶段与政治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北京亚运会筹备于中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举办于中国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也是改革开放第二阶段的谋划之年的1990年。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北京亚运会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首都举办的第一个综合型国际性体育赛事。

——李玉文《北京亚运会的历史贡献及其影响》

材料三   杭州亚运会核心图形主题为“润泽”,灵感源于杭州极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元素——丝绸。杭州自古以来有“人间天堂、丝绸之府”之美誉,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核心图形的设计通过融传统现代于一体的艺术手法,以动静结合的态势,展现了丝绸飘逸舒展、温润细腻、挥洒灵动的特性,体现了“温润万方、泽被天下”的气韵与胸襟,寓意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在杭州欢聚,亚洲多彩体育文化通过杭州亚运会的舞台交流互鉴。

——2022年杭州亚运会官方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亚洲政治环境动荡困难”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重要的历史时刻”的含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两种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国古代史上浙江在丝绸方面的杰出贡献。②明清时期,浙江两大思想家在认识论与实践论命题方面的基本治学主张。
2022-05-31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据此可知,该时期
地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亚洲113
欧洲114
非洲1419
美洲113
大洋洲5
合计1764

A.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开始破产
C.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D.中国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8 . 以下是为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而发行的“纪”字头邮票,以下关于该条约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苏结盟促进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的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基石
③表明中国在两极格局下“一边倒”向了苏联
④有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A.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2022-01-12更新 | 6063次组卷 | 49卷引用: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10 . 有人认为,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理和发展周边国家关系进程的延伸和拓展。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国际格局发展变化新的战略判断。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A.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方针B.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
C.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D.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