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和政策必须顺应时代而变化,方能推动社会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请结合所学,完善下面表格。

商鞅变法中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西周分封制秦国县制
国家对地方管理方式王畿地区王室直接管辖,其他地区分封诸侯
基层管理没有严格的基层组织机构。居民分为国人(周部族成员)和野人(被征服部族或流民)。按血缘亲疏对国家承担不同义务。
作用及影响最初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来由于血缘松弛,受封诸侯势力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

材料一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新纪元。从此,“人民”、“民主”、“共和”、“科学”、“自由”、“解放”等等词汇开始写入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突然迸发出来的。它在中国出现或形成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清代的最后几十年里已经开始。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作者认为:“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请从民主宪政发展的角度论述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二


图1:1943:年1月11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签约仪式

1943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条约,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的治外法权。

图2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左)和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右)。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3)阅读材料二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两个事件的历史背景。
2021-02-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