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危险的多米诺骨牌
(1)上述两幅漫画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主题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表现。(政治、经济、军事各举一例)
(2)为了应对当时的世界形势,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简述其内容。

材料二   



(3)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格局中的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4)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表现是什么?
2019-09-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中国著名版画家江敉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
A.受到当时国际环境影响B.表明“左”倾错误干扰艺术创作
C.反映出美苏争霸的激烈D.反映出“一边倒”政策成效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下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A.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
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内部民族关系和外部国家关系的处理,充分展示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标语口号通过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概括浓缩为简明扼要的句子来引领社会发展,从而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20世纪40至50年代“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 末至60年代末“两个拳头打人”“一大片”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21 世纪“全方位”“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整理自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图中的字母代替写出新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立的3个省级自治区。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以“口号标语的时代印记”为主题选取两个阶段进行论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 ”,结合所学,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     

①1950--1959 年的外交成就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
②70年代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建交高潮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动建设以发展大国关系为首要任务的新型国际关系
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
2023-11-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31日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并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篇



(1)依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当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分析该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要意义。
(2)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图3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
2021-08-3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东北(ZDB)联盟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949--2008年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4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B.1964年法国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1992年建交高峰与国际局势剧烈变动相关
9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里,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新中国的外交意向与原则。七十年后,很多网站晒出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如下图。作为历史证据,这份国书可以用来研究

①中苏友好关系史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一边倒”政策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政治制度和政策必须顺应时代而变化,方能推动社会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请结合所学,完善下面表格。

商鞅变法中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西周分封制秦国县制
国家对地方管理方式王畿地区王室直接管辖,其他地区分封诸侯
基层管理没有严格的基层组织机构。居民分为国人(周部族成员)和野人(被征服部族或流民)。按血缘亲疏对国家承担不同义务。
作用及影响最初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来由于血缘松弛,受封诸侯势力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

材料一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新纪元。从此,“人民”、“民主”、“共和”、“科学”、“自由”、“解放”等等词汇开始写入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突然迸发出来的。它在中国出现或形成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清代的最后几十年里已经开始。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作者认为:“虽然民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末改制所形成的政制还有很大的不同,但前者是后者的一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变关系”。请从民主宪政发展的角度论述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二


图1:1943:年1月11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签约仪式

1943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条约,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的治外法权。

图2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左)和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右)。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3)阅读材料二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两个事件的历史背景。
2021-02-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