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家国命运

1925年,唐君远(19011992年)担任无锡丽新布厂厂长。面对日商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垄断,他贷款订购先进纺织印染设备,使丽新成为旧中国纺织业中唯一能够独立纺纱、织布、印染的企业。他还以高薪引进外资纺织厂工程师和归国留学生主持生产技术管理。1934年,因受日商倾销棉纱的冲击,唐君远创办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获利颇丰。1937年无锡沦陷,日军胁迫唐君远与日方“合作”,唐君远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拒日军要求,致被拘捕关押半月,所办工厂也遭到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唐君远主持工厂全面复工,无奈通货膨胀加剧,市场凋敝,民不聊生,致销售受阻。解放前夕,唐君远坚持不撤资外迁,并和无锡工商界一起向解放军捐助粮食10万石,柴草15万担。1950年,他被推举为无锡市人民政府委员。唐君远积极恢复、发展生产,带头参加各项爱国活动,认购国家建设公债10亿元,抗美援朝时捐献飞机4架。1955年,唐君远率先申请上海协新厂公私合营,并带领上海毛纺织业全行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此后他出任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副经理,发挥懂技术、善经营的特长,虚心和公方经理配合,工作积极主动。1959年,唐君远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三至六届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市政协第五至七届副主席等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君远鼓励其长子——香港实业家唐翔千在新疆建立国内第一家合资经营的毛纺织厂,1981年又办起上海市第一家沪港合资经营的上海联合毛纺织厂。

——摘编自朱邦华《唐君远先生传》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拟定唐君远传记的目录。
(2)撰写唐君远的传记,你认为可以参考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3-04-07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016-11-27更新 | 1396次组卷 | 6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间土地政策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基本内容有:规定无偿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平均分配一切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禁止高利货债务剥削,废除农民欠地主的旧债务,取消一切佃租契约等等。
19421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25%,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对富农的办法等同地主,故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得交租交息。这就是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19471《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
19531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以上四则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内容节选。任选两个时期的上地政策,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如何与时俱进的。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问题,即《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基础
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
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 下图是1953年12月,北京市人民群众打腰鼓、扭秧歌,庆祝普选的一幅图片。对此图片解释正确的是
A.为第一届人大召开奠定基础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经形成D.女性在选举中占据主导地位
6 . 如表是1952年、1957年、1965年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大致比重的变化,由此可知(     
时间195219571965
比重30%32.1%35%
A.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B.内地工业产值增长缓慢
C.国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D.三线建设目标已经完成
7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2019-01-30更新 | 1762次组卷 | 49卷引用:【校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五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8 . 【说一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北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


它何时成为工业基地?当时取得了哪些工业成就?
9 . 高校西迁

材料一   据统计,1949年,全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西部边疆地区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9%;从钢铁工业来看,沿海地区的钢铁生产能力占八成以上,而钢铁资源丰富的西部等地区几乎没有相关工业产业。“一五”计划时期,党和国家提出,要在全国各地区适当分布工业生产力,要使工业基地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并逐步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

材料二   1949年统计,在全国205所高校中,118所高校分布于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仅有9所高校。19557月,高等教育部正式制定了《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调整方案》,高校西迁方案确定。参与此次西迁的沿海或大城市高校30余所。其中,为配合航空工业基地建设,华东航空学院师生坚决服从,教职工、家属、学生共5000余人如期抵达西安,为大西北贡献了第一所以航空为主从事国防科技高等教育的航空院校,即西安航空学院。西航先后研制出多种军事作战飞机,其首届毕业生也全部自觉服从分配,去到西北、西南、东北、中南等急需用人的航空单位。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研制出7-E型飞机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三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对1955—1957年高校西迁进行解读。
2023-01-2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     
A.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B.将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C.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
2022-11-03更新 | 270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