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1949年9月,在国旗、国歌等协商座谈会上,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得到了梁思成、周恩来等人的赞同。但郭沫若、田汉等针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词句,认为不符现况,应当修改。张奚若、黄炎培等提出反对意见。最后毛泽东和周恩来赞同安不忘危的思想,决定不做修改。由此可见
A.人民民主、共同协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B.《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还未完成
2 . 1952年,中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政府
A.发动“银元之战”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发动“大跃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2019-01-30更新 | 2056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北大附中香山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3 年 8 月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削减事业拨款、精简行政机构,并动员党政 军民节约粮食,使之成为一种良好风气。《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强调必须增加生产、 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节约运动旨在(     
A.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促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C.巩固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果D.打赢“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
5 . 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法治取代人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九条: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

第十九条: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949~1956年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22-10-23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中国1952年至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情况统计数据,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
     钢/万吨135535296
     煤炭/万吨66001310098
     棉纺物/亿米38.350.532
     谷物/万吨163921950519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B.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8 .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8-01-11更新 | 1317次组卷 | 41卷引用:北京市育英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学好历史,知道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初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     
①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明确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④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