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制宪权的正当性,集中表现在作为制宪权主体的人民获得国家政权的事实。新中国的民主内涵首先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进而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等各方面事务。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制定者们承继了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文件,延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一些重大的制度设计还参考了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等国外经验,并根据本国实际作出慎重选择。

——摘编自韩大元《“五四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

材料二   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取决于对法典观念的合理定位,即需要服务于实践的考虑,不宜为了追求体系建构而破坏已经形成的法律体制的基本框架;以服务于司法实务为主要考虑因素,注重提供具体规范;应遵循汇编式、重述式的法典观念。中国的民事立法需要通过法典编纂来实现民事立法的科学化,补充制度缺漏。民法典编纂清晰界定了立法与司法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建构合理的中国民法的法源体系。

——摘编自薛军《中国民法典编纂:观念、愿景与思路》


(1)结合材料一,归纳“五四宪法”颁布的历史条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理念及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抗战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的是苏维埃制度……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衣、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抗日战争的新环境对共产党统治区的政权建设提出了要求……1939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正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一份文件所说:“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个阶级有利,对另一个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民众可以直接选出边区的各级参议会议员。各级参议会再选出同级政府……中国共产党试图将边区的民主建设当作一种示范,以推动它一直所呼吁的全国范围的民主进程……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

材料二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政权和陕甘宁边区政权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归纳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简要分析此时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建设的出发点。
(2)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在新中国建国之初的政治实践中有何体现?
3 . 自主创新是强国之道,而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证,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所以制度创新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魏晋时期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

——《隋唐五代史论集》

(隋朝)把官吏的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汉朝、魏晋、隋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须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特点。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的四幅图片,指出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
2021-01-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三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的特点?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9-06-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13世纪上半期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实现政治权力由国王逐渐向议会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这句话的?
(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18-12-07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英国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议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述,这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召开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普选改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普选权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7 . 政治治理是门大艺术,古往今来的政府都在探寻更高效、更合理治理模式。

材料一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2)图四与图三所示政体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3)据材料二,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

9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6-12-12更新 | 1185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2: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2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