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1 . 下表转自1979年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阶段       阶段       阶段       阶段
1949-1952年1953-1957年1963-1965年1978-1986年
工业36%19.2%7.9%134.3%
农业14%4.5%11.1%67.2%
A.①阶段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B.②阶段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C.③阶段对经济结构进行重要调整D.④阶段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 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除地主和反革命分子以外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以投票权。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村和乡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随后县人大选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再选出全国人大代表。材料不能说明
A.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完成
B.人民民主的原则得到体现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D.全国人大成立的法律和组织基础已经具备
3 . 学好历史,知道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初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     
①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明确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④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4 .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减租减息、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流转
D.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020-01-20更新 | 617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2020-06-28更新 | 584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对于“一五”计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以农业和轻工业为发展重点D.涌现出“铁人”王进喜等英雄模范
2022-11-0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10月一轮复习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里所说的“遭遇曲折”包含(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 . 如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状况表。表中错误之处有
时间农业改革核心内容
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土地私有制
1953年农业合作化建立农村合作社,实行土地公有制
1958年人民公社化土地公有,强调平均主义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到农民手中,归农民所有,分户经营
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
9 .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016-11-27更新 | 1391次组卷 | 6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国内外典论里,有一个似乎是共识的声音:共产党打仕是第一流的,治理经济恐怕不入流。日后,荣般仁回忆说,他当时便认为“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打0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也说:“中国人口在18、19世纪增加了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碰到的第一个问题,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对此,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举措?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列举三位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英雄功臣。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朝鲜战争结束后,在过渡时期中国是如何实现“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的。
2022-02-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