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对产品销售有困难的私营工业,国家负责收购,或代销产品,或实行委托加工的办法,使其恢复正常生产;对资金周转有困难的私营工业,由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低息贷款予以扶持。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将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用和平方式以最小代价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高继仁《中国工业经济史》

材料二:1992—2000年是我国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时期。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90年代中期以后,民营企业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最典型的是浙江的“块状经济”、苏南的“行业规模经济”。2002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94家,当年,深圳华为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广东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40亿元和70亿元。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通过改制,将投资者个人财产权与企业财产权严格区分开来,建立起企业法人产权制度;随着国有企业的“抓大放小”,被“放活”的小企业大都成为产权清晰的民营企业。

——刘晓辉《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中国政府对私营工业政策的调整。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政策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次创业时期”民营经济“质的飞跃”的表现。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说明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出现的时代背景。
2 . 观察如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三个“高点”出现共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政策变革或调整的推动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D.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
2024-03-20更新 | 20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为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而出台的举措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0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这样概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的强烈感受,“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这是整个社会大变革中富有象征性的一个缩影。该学者所概述的现象体现了新中国(     
A.“三三制”原则B.真正的人民民主C.国内各民族的团结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 下图为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B.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2024-01-15更新 | 48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五四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原则B.政治协商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原则D.人民民主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7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实现了“四个现代化”
8 . 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施的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结合所学,推知与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B.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C.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
D.解放战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面是1957年湖北省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消费品情况。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消费品的生产比1952年增长情况
食用植物油、棉纱、棉布、火柴增长0.5倍
印染布、纸烟增长1倍
机制纸增长10倍
A.努力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条件B.全面恢复了国民经济
C.工业投资重点是消费资料生产D.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
10 .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道路的修建和维护需要下水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对外征服到哪里罗马道路就修到哪里,下水道是罗马道路的标配,沿着道路铺设在两侧,战时可以作为作战掩体,平时有排除道路污水和垃圾的功能。罗马有着著名的洗浴文化和竞技文化,浴场用过的废水,冲刷竞技场的污水和清理一切公共设施的污水要通过下水道排净。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下水道的修建及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1929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南京城市规划新方案,明确提出避免使城市发展呈“狭长之形”,避免“一部过于繁荣,一部过于零乱”的非均衡发展。道路系统运用了林荫大道、环城大道、环型放射等具有西方巴洛克规划风格的规划概念与内容。在城市建筑形象上即使“因需用上之必要,不妨采用外国形式”的建筑,规划者亦要求“唯其外部仍须具有中国之点缀”。该方案将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园林区、住宅区、工业区、学校区、交通用地等分区规划,将行政区规划作为首要内容进行考虑;还包括城内道路、市郊公路、铁路车站、港口码头、飞机场站、河流渠道等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另外还包括城市供排水、电力配给等基础设施规划。

——摘编自孟建民《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

材料三   19491957年中国城市主要公用事业能力

单位19491957
自来水年底生产能力万立方公尺/每昼夜264.4449.4
自来水年底管道总长度公里643712564
下水道年底总长度公里61549920
年底铺装道路长度公里1013316540
年底公共汽车车辆总数13124370
有轨电车车辆总数8601224
有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公里340391
无轨电车车辆总数166493
无轨电车年底行车线路长度公里93226
煤气年底生产能力万立方公尺/每昼夜27.658.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下水道建设的作用。以下水道为代表的罗马建筑十分发达,结合所学,指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年南京城市规划新方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2023-08-29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