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柳青的《创业史》中有以下情节:“市集上都在谈论几处黑板报上用红粉笔标题的大消息:本区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成立了。”小说中提到的这—事件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D.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3 . 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除地主和反革命分子以外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以投票权。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村和乡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随后县人大选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再选出全国人大代表。材料不能说明
A.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完成
B.人民民主的原则得到体现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D.全国人大成立的法律和组织基础已经具备
4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022-03-09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四 现代中国
5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指标为14.7%)。其中,1957年的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两倍,为原定计划的137%。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4.5%,其中,1957年农副业总产值达到“一五”计划规定指标的101%。这反映出当时新中国
A.致力于建设工业强国宏伟目标B.深受西方工业化战略影响
C.落实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
2022-01-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A.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是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
C.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表现D.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
2023-01-26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2年底,中国部分农村的一些富农、中农为扩大经营去收买贫农土地并对其雇佣;贫农迫于生计典卖土地、农具的情况屡有发生。如在湖北的社会调查中,中农占有劳动力、耕地和农具分别是各阶层水平的108.08%、107.64%、115.9%。这反映出(       
A.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B.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
C.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调整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我国1952-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图。这种变化标志着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C.人民政权的初步巩固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9 . 1955年8月,中央发文指出: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次评定全年粮食的产量、交售任务和供应量。中央此举意在
A.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B.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C.学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D.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论新阶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19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