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2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历史阶段时间

重大举措或主要成就

过渡时期1949—1956年政治巩固新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
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6—1978年文化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经济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外交70年代打开新局面,迎来新中国又一次建交高潮
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达成“九二共识”
经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外交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展示负责任世界大国形象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现在政治中共十九大准确认识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外交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
(1)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完成①②③处内容。
(2)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为表格拟定一个标题。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仿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论及美国宪政确立过程时谈道……民主作为一种文明成果,是不可能从街头市井的吵架中诞生的。”他认为,从政治体制形成的视角来看,渐进优于突变,包容优于排外,制度演进需要长期不断学习调整的过程,“规则虽小,背后却是漫长积累的文明”。

请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论题自拟,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足,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技规划的理论源自规划科学。20世纪20年代,苏联提出“规划科学”的思想。1930年,苏联科学院首次制订全面的科学研究计划。1931年起,“规划科学”的思想被引入西方。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后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以集中管理国家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私人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等科研力量。1945年,该局局长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政府“为何”和“如何”支持科学,强调国家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该报告被视为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蓝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过多个科技发展长期规划。其中,《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的影响尤为深远。   

规划方针内容摘要
《十二年规划》(1956年制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抓住12个重点;对数学、力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八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做了说明;对于少数重要的空白和薄弱学科的研究机构,如原子能、无线电电子技术等,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优先给予支持
《规划纲要》(2005年发布)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确定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从学科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对基础研究进行部署


(1)阅读材料一,分析科技规划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十二年规划》和《规划纲要》的认识。
2023-07-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2022-08-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中国宪政的主要尝试。
(4)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问题的认识。
2022-08-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截至195312月中旬,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先后分批展开了基层选举。广大干部深深地体会到了权力来源于群众的道理,在当选后不得不改变以前的工作作风,以积极的态度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深感各级政府确实是代表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也确实是由人民授予的,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妇女们对自己和选举的关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有的权利有了进一步理解,纷纷反映:“现在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和男人有同样平等的选举权利了。”

——摘编自周震《新中国第一次基层普选简析》

材料二   1979年和1980年全国人大对1978年宪法做了局部修改,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党中央仍然认为,这样的修改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全面修改。19808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央将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为起草1982年宪法确立了指导思想。

——摘编自刘政《邓小平与1982年宪法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基层普选的直接目的,并说明这次基层普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宪法制定的政治背景,并概括其历史地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认识。
2022-03-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学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个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3242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困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具体举措。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材料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