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煤炭古代亦称“石炭”,同体积的煤炭与薪炭的理论热值比约为1.6591。战国时期,煤炭即开始用作燃料。宋朝时,煤炭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宋人对煤炭成分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已发现煤中含有硫等物质。北宋在各地设有众多掌管税收的石炭务及专门“受纳出卖”煤炭的石炭场。时人指出:“石炭自本朝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方出,遂及京师。”还有人略带夸张地写道:“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燃)薪者”。近年来,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先后发掘出了一批用煤作燃料的宋代瓷窑遗址。

——摘编自柴国生《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利用筹议海防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开采煤铁,以济军需”,获得允许。到1894年,全国共建立了16个近代煤矿,但只有直隶开平、北京西山两处经营较好。开平煤矿出煤后,由于运费低廉,很快压倒日本煤,占领了天津市场,并且通过天津转运往长江沿岸众多城市。甲午战后至清末,全国新建煤矿43座,其中华北有19座。在山东淄川、博山还建立了中德合资的煤矿,英国也在河南焦作建立了福公司。1914年,五千余名煤矿工人参与反对英国福公司随意侵占矿区的斗争,使“焦作市面颇为惶恐”。

——摘编自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只有200多处小型煤矿,年总产量仅有3243万吨。1949年,国家成立了统一的能源行业管理部门即燃料工业部,其下设有专门管理煤炭的煤炭管理总局。从1953年开始,我国重点推进了15个老矿区和10个新矿区的建设,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专业化队伍,为后来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奠定了基础。1955年,燃料工业部被分拆成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煤炭行业第一次有了专业和专门的中央一级管理部门。1957年,全国煤炭工业产能增至1亿吨。

——摘编自武强、张立宽《新中国70年煤炭工业铸就十大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煤炭开采利用的特点,并简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煤炭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煤炭业发展的优势。
2023-11-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一致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这部法律。这(     
A.为全国的普选提供了理论依据B.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C.建立起新中国完善的法律体系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2023-11-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新型国家的基本架构,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人民政协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这一变化(     
A.顺应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提高了民主党派的执政地位
C.丰富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涵D.有利于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2023-11-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邮票大历史邮票不仅是“邮资凭证”,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见证。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承载更多的“方寸纳天地”的价值,是一个民族特定阶段自身历史具体、生动的写照。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1952年《土地改革》特种邮票1953年《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1955年《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特种邮票
1955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纪念》邮票

1957年《农业合作化》特种邮票

1965年《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邮票
200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封

——摘自中国邮政网


(1)上述纪念邮票展示的史实反映了当时我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变化?
(2)作为一位历史学习者,请你以上述某一个邮票所述史实为中心,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年画”(1954年,作者:牟磊)



观察年画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把余粮卖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害等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包产到户D.人民公社化运动
8 . 图1、图2为建国初期的两幅国家结构图。这两幅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实施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完成D.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发展
2023-11-1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单科卷)
9 . 经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近现代中国富强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推手。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时期城镇总人口增加数人口移动人数劳动力移动人数人口移动年平均人数劳动力移动平均人数
19821990871565103208814401
19911995497939012020780404
199620001073210237573220301146

——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内部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该战略的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2023-11-14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城市

材料   城市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下图是当今中国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



观察上图中的城市,以国家某一政策为主题,选取一组城市,并简要说明该主题。(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1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