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遭受冻灾,粮食供应紧张;但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棉花、麻类等工业所需的原料作物,又相对地减少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简称“统购统销”。“统购统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①“一五”计划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③粮食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④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3-25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下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①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均衡                            ②工业建设考虑到地域平衡
③工业体系构建日益完备                            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1-06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单位:%)。该普查数据(     
人口属性男性女性18岁以上18岁以下汉族各少数民族城镇乡村
比重51.8248.1858.9241.0893.946.0613.2686.74
A.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准备B.为加快基层民主建设做好准备
C.表明我国人口的结构较为合理D.为全面开展经济建设提供依据
2022-11-19更新 | 426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的农村和农业经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经过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农民分得耕地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成为独立经营的小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为了使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将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到国家手里;中共中央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到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公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在农村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还有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2022-05-30更新 | 483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5 . “南方来的也好,北方来的也好,天气热也好,天气冷也好……把汽车厂建设起来是我们最光荣的任务,是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工厂。”奠基典礼上的这段讲话揭示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的原因包括(       
① 调动全国资源投入建厂的工作机制       ② 广大工人和干部的艰苦奋斗
③ 新中国发展工农业和国防的需要          ④ 引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09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6 . 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材料

时间

法律

内容节选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是如何逐步建设起来的。
7 . 以下为1949—1957年间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部分农产品产量表。该表表明(       
农产品1949年1952年1955年1957年
粮食11318万吨16392万吨18394万吨19505万吨
棉花44.4万吨130.4万吨151.8万吨164.0万吨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D.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得农业生产取得发展
8 .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1-09-06更新 | 3542次组卷 | 31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