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1957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调整社队规模,一般一村一社,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队以20户左右为宜,十年内不予变动;社对队实行“包工、包产、包财务',超产提成,减产扣分;深远山区也可包产到组、到户”。这一指示
A.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C.促进了农业持续快速发展D.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2 . 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2021-12-27更新 | 4740次组卷 | 4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年的公元11年,黄河在河北省磁县南决口,成灾漫流多年,直到公元70年,东汉明帝任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河床疏导。王景采取修堤、分洪、滞洪、放淤的综合措施,修、补堤坝千余里。黄河在之后的800多年间没出大的事故,被学界称为“长期安流”。东汉末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使耕地减缩、牧场扩展。畜牧相较农耕,对土壤植被的破坏要轻一些,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情况的这一变化,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沙量大为减少。黄河下游的人口在两汉时达到1600余万,西晋时锐减为208万,北魏全盛时也不超过250万。因人烟稀少,黄河决溢以至改道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现存魏、晋及隋末史籍中,有关黄河水患的记载多语焉不详,如北魏统一北方后,468年河决,27个州镇皆饥,全国四分之一地区受灾,对这样的大事,史籍中仅廖廖数语。

-一据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等

材料二   三门峡工程是“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华的156个工程之一,于19574月动工,后因中苏关系恶化,在苏联专家带走大量技术资料以及断供核心设备的情况下,仍于19609月建成。三门峡水库的淹没面积这样大,是否必要、合理?三门峡水库是否会很快淤死?是否会危及西安工业基地?为了充分地控制洪水和泥沙,合理利用黄河水力资源,支持下游五省的灌溉事业和有关地区的工业,必须在中游干流上兴建大型水库。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基础,中游地区向下输沙占总量的90%.三门峡工程设计方案假定:到1967年减少入库泥沙20%,到1977年减少50%.陕西省估计,到1962年减少39%,到1967年减少75%.预计七八十年或者百年之后,随着三门峡库容的渐淤积,它的防洪和综合利用效用将逐渐转移到千支流其他水库,它将转化成一个梯级电站。实际上到1964年三门峡淤沙问题就迫在眉睫了,后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改建,与小浪底等其它工程联合采取“蓄清排浑”的调控方式才有所缓解。每年调水调沙都会排放出大量的高含沙量水体,导致下游河水严重缺氧,黄河藻类、鱼类大量死亡。

--据1958年《水电部党组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的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学界认为东汉后黄河“长期安流”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门峡工程建设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时需要注意的原则。
2021-12-13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这说明此时中国
钢(万吨)原煤(万吨)
1952年1356649
1957年53513000
增长率(%)396.29%195.51%
A.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工业体系B.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C.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D.增强了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4年,在上海工业总产值中,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产值(包括公私合营工业的产值和接受加工订货的产值)所占的比重从1952年的 44.8%上升到58.1%,私营工业自产自销的产值则从1952年的27.5%下降到8.7%,该变化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方针的实施
C.着眼于城乡经济的协调D.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2021-12-02更新 | 546次组卷 | 9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考点精练卷A)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这
A.体现了人民公社运动的成果B.推动了土地改革完成
C.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D.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

19548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

19827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办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日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新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日记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1-10-2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1956年7月,陈云在全国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业务部门的普遍缺点是……作出来的决议往往带有片面性”,“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陈云的这一主张
A.适应了变革生产关系的需要B.丰富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
C.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D.保障了计划建设目标的完成
9 . 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2021-09-27更新 | 5219次组卷 | 4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0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
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
中共党员55%57%55%75%74%68%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5%43%45%10%12%20%
A.民主集中制成为主要原则B.政协与人大具有互补性
C.人大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D.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曲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