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我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带来通货膨胀隐患。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推出优待储蓄、控制信贷规模等措施,但1954—1955年我国GDP增速均值降到5.6%。1956年财政部门增加了财政支出,GDP增速快速反弹至15%。1954—1957年,我国的GDP增速均值为9.4%。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正处于国民经济建设恢复时期B.财政政策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C.经济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D.经济政策已经进入成热阶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 (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文章作者 (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 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 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1957年,全国共新建了6座城市,其中5座城市位于京广线以西;大规模扩建了20座城市,其中位于京广线以西的有11座,东北地区有7座,中国城镇化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城镇化率增长2.93%。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国家工作重心实现了转移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工业布局实现了有序调整D.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2023·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1116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党委负责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决议(草案)》,决定以“定息”赎买的办法,把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推上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阶段。1956110日,北京市率先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企业突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相继组建各种形式的联合体。在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中,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技术协作发展到以资金、技术、设备等的投资入股。还有一些企业,以股份的形式集资开发项目或组建新的企业。1984年以后,组建股份制企业的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11月,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我国解放后第一家较规范的股份制有限公司。1986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挂牌进行股票的柜台交易,成为新中国首次进行的股票市场交易。1987年以后,各地股份制企业的试点迅速增多。……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3220家。其中企业之间法人持股和内部职工持股的试点企业约占股份制企业总数的95%以上。

——摘编自19924月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关于股份制企业试点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对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改造和20世纪80年代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023-05-1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和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     
A.过渡性B.系统性C.民主性D.变动性
2023-05-12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区行行长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在私营金融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人民银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并、淘汰等不同处理。同年年底,中国实现了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一做法(     
A.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的贫富差距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C.改变了我国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D.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2023-05-12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人们对种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当时“母强则子良,母弱则子病”“择种不当,贻误岁计”等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再加上当时作物的复种指数提高,对作物种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明代《国脉民天·养种篇》对当时的选种工作作了详细记载:“凡五谷、豆、果、蔬菜之种,犹人之父也,地则母耳。母要肥,父要壮,必先仔细拣种……既颗颗粒粒皆要仔细精拣肥实光润者,方堪作种用……所长之苗,与所结之子,比所下之种必更加饱满……下次即用此种所结之实内,仍拣上上极大者作为种子……如此三年三番之后,则谷大如泰矣。”之后也有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现中南海内)的水田中偶然发现有的稻谷提早成熟,于是他每年都将早熟的稻穗留做种子待来年播种,终于以“一穗传”的育种方法,培育成了新的早熟稻。经过北方地区30多年的试种,御稻米才被推广到江南一带种植,后来被称为“康熙御稻”

——摘编自吕珊雁《古代品种选育和种子处理》

材料二   194912月,农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会议确定推广良种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19502月,农业部发布《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要求开展群众选种运动,建立品种改良制度,保证五年内完成良种普及计划。1953年,政府大力组织群众评选和换种农家良种,并结合农业试验研究机构选育新良种,有计划地推行良种繁殖推广工作。1955年,农业、粮食、商业三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工作的联合指示》,要求加速良种的评选和推广,逐步建立良种繁育推广制度。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共征集到7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选出并在全国推广的稻、麦、杂粮、棉花、油料作物等主要作物品种200多个在新政权积极倡导和鼓励选育、推广良种的宣传和实践中,19501954年,全国农村都普遍开展了良种的群众选育工作。

——摘编自张晓玲《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作物良种改进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清时期良种选育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良种选育的相同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重视良种选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良种选育工作的影响。
2023-05-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一五”时期国家对农业投入的比重为基本建设总额的7.1%,加上农村救灾经费、推广良种和技术改良的经费,合计约为农业税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工业投资占比却高达58.2%。这些举措(       
A.导致了农产品票证制度的出台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物质保障
C.体现出国家开展工业化的决心D.说明当时的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
2023-05-11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A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

材料

   

——摘自王军等《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化的脉络特征与启示》

对近代以来我国工业空间格局演变进行阐释。
2023-05-10更新 | 36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毛泽东与中共中央领导人研判形势:世界大战大致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有可能的。为抓住这来之不易仍充满变数的和平机遇,中共中央(     
A.大力开展“一化三改”的建设B.以“八字”方针指导国民经济发展
C.建立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D.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