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论新阶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19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4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这表明1954年宪法(     
A.具有鲜明的时代性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制定主体的广泛性D.表明中苏同盟的建立
2023-05-19更新 | 46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1949—1958年,中国集中出版了一批介绍苏联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科普图书,如《苏联大众科学丛书》《苏联大众无线电丛书》等,此外还有农业畜牧类、医药卫生类、少年儿童科普类读物等。这些书的出版(     
A.推动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C.宣传了计划经济体制优势D.提升了全体国人的科学素养
2023-05-19更新 | 66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制定初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经济恢复的压力。一方面,中国的领导者们毫无建设经验。另一方面,苏联高速发展的建设经验对于经济政策制定者潜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一五"计划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被通过时,并没有按照最初周恩来与其他决策者们设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来进行公布。这期间,苏联因素对这一经济速度前后内容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孙璐《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速度设定的影响》

材料二   1953年斯大林去世,美国对苏联和中共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为了寻求在共产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刚刚上任的赫鲁晓夫在对华经济援助上较斯大林更为慷慨。他不仅督促苏联有关部门落实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的项目,还从1954年开始派遣大量技术顾问和专家来华,并向中国提供了可观的科学技术资料。1954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中认定:“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建设成为自身具有经济、军事实力的国家作为长远目标,以苏联发展为模式,占据东亚和南亚的统治地位";“他们将继续逐步扩大经济中的国有部门,削减和抑制私营企业,并建立大型合作式和集体式农庄。他们仍将优先考虑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共政权也将投入大量资源来加强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以此作为执行其外交政策的实力基础”。

——摘编自樊洁亚《经济冷战格局下我国“一五”计划制定实施的美苏因素分析》


(1)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的影响。
(2)说明从美国中央情报局1954年报告中得到的历史信息。
2023-05-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1949年以前的工业分布
   
图2 195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 图3 19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
材料中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历程,选择其一,并为其撰写解说词。
2023-05-1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蓝溪中学2023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根据1953年《选举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在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选民登记工作,共有323809684名选民进行了登记,占进行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随后,在全国基层单位进行选举,参加投票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据此可知,1953年的选举(       
A.助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B.践行了人民民主原则
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2023-05-17更新 | 29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3届高三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新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新建工业分布出现明显的变化基于(     
       
A.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计划”和“市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我国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1979年3月陈云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中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即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经济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和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摘自刘洪森《“计划”和“市场”: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历史演进与话语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探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16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9 . 冬学是指农村充分利用冬季的空闲时间开办的季节性学校,如表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部分冬学教育主题,据表可知冬学的目的是(        
时间冬学教育主题内容
1949年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解释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
1952年宣传三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等内容。开展“爱国增产生产合作及社会主义的前途教育。”
1953年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宣传教育。
1955年宣传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以及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B.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C.增强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D.促进民众自我觉醒
2023·山东·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如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A.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B.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平衡
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2023-05-15更新 | 260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3客观题汇编中共党史-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