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3年11月国家银行调整利率后,国营商业放款月息6.9‰,国营工业定额放款月息4.6‰,超定额放款月息4.8%。私营工业放款为月息9‰到16.5‰,私营商业放款为月息13‰到19‰;公私合营工业放款为月息4.8‰到14‰。这一政策
A.适应了变革生产关系的需要B.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掀起了全国“大跃进”高潮
2021-03-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1953
1957
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9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分析材料三,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022-07-0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建设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专制形式继承了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国家主权的中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主要途径。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哪些制度和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如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新中国初期改革:中共推行________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短时间内完成了________,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022-06-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前案)
5 .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一国两制”方针
④普遍推行村民自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3年6月,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
A.开展“文化大革命”刻不容缓
B.应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C.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D.须将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武装斗争上来
7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4年,在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时,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这表明制定民族政策应坚持(     
A.把握民族工作存在的特殊性B.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C.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想D.实现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9 . 日记作为记录当事人生活经历的一种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是一段日记:“今天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一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1953年11月26日)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D.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10 .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苏联授建156个重点项目:有106个民用工业企业,配置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共82个;有44个国防企业,配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共35个。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的配置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不利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D.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最终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