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是1953年张乐平创作的年画《妈妈安心去生产》。该作品(     
A.说明了女性开始成为生产的主力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热情
C.得益于中共八大的正确指导D.倡导了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社会新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     
A.彻底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将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
C.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
3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4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材料表明,新中国建国初期
A.合理调整工商业B.较为重视工业建设
C.优先发展轻工业D.注重农业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1953年普查统计,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据此,我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
6 . 下表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的特点是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
人数964853241313442
所占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923.86

A.普遍性和广泛性B.公平性C.特殊性D.民族性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货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材料一反映出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8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确立
9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与材料相关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 . “新中国初期(1949—1956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材料主要说明(  )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轻工业B.“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主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D.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