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
2 . 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宛转呻吟的无产阶级,我们对之如何处置……任其为三分之一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

——《新民学会资料》(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寻求民主的过程中,扩大民众政治参与的起点只能通过组织型参与形式,而非个人型参与形式。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领导、发动各阶层成立相应的各种组织,并帮助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成立进步的民主党派。

——王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制度来实现的?你如何认识这种“特殊的民主”?
4 . 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
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图2反映了什么现象?对中国传统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简表
年 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5—1911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3)1912年—191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当时有利的国内外市场条件是什么?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经济类型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4)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有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5 . 1956,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一五”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底胜利完成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③一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④“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在这里也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的职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包含哪些主要制度?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律也就跟着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材料二认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为此,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何意义?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举措?

材料三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逐渐建立并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村民民主自治相关制度建设不断跟进。1998年后,根据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多个政策性文件规范换届选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引导村民自治的发展。


(3)为了保证城乡居民的人民民主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了哪些法令?有何作用?
2016-11-18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卷
7 .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民主选举制度
C.民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6-11-18更新 | 4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西河津二中2011届高三9月考试历史卷
8 . 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兴亡周期律问题,对此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最能体现这一问题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公社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2015-01-27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