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1954年3月,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组成17个小组,讨论宪法草案初稿。从3月25日至5月5日,参加者500多人,提出意见和疑问除重复者外,达3900多条。这体现出
A.新中国政治活动的民主性B.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
C.人大代表参政积极性高涨D.宪法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
2 . 1953年,周恩来指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说把--切力量都摆在重工业上,其他的都不搞了,农业不发展了,轻工业不发展了,那是不行的。这表明,当时在中国的经济领域
A.“一五”计划存在严重弊端
B.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深受外来模式的影响
C.严重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已有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经济思想
3 . 1953年,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基于此,我国对“一五”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
A.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的实现B.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D.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4 . 下表是“一五”计划实施中,各部门按计划规定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
投资比例58.2%7.6%19.2%7.2%3.7%3.1%1.0%
备注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B.实行公私合营
C.旨在建立完整工业体系D.优先发展重工业
5 . 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2020-01-01更新 | 53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针对有的民主党派宣布解散和有人认为民主党派没有必要存在的问题以极高的智慧和政治远见,及时做工作保留了八个民主党派。这一举措
A.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向B.推动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C.有利于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的发展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019-12-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十年间,先后形成“全国人才到东北”和“东北人才到全国”的盛况,这主要是为了推动
A.剿匪固边B.国民经济恢复C.国家工业化D.垦荒与农业合作化
2019-12-25更新 | 5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年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曹兴华拍摄的一张照片:1956年1月18日,上海市举行了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代表会议,代表们纷纷把要求办高级社的申请书送上主席台。这一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实现人民公社在国内普及B.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C.贯彻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D.促使国民经济的迅速回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0 .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某次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次大会的特点体现了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