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6 道试题
1 . 小家书折射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年代的家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住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教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绝非一农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摘自聂荣臻写给父母的信(1922年)

敬禀者自儿出门转瞬间就是三年了……儿在外为国家出力也不能在父母身边问安儿想在为阶级为中华民族谋解放为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所以儿远离父母二大人可幸儿经过雪山草地没有丧于敌人之手这真是儿万幸唉儿在外的生活比在家好得多了请父母亲不必挂念将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儿荣归故里……

——摘自刘新扬写给父母的信(1937年)

……你信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保证……又谈到地土入了社啦,下年有好处,你这话说得很对,增加生产,多打粮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才是长远幸福生活的美满社会……社会的许多事情和旧社会有些不同,自己看不惯,主要是封建思想在作怪。下决心去克服,增加新社会的因素……等成都至宝鸡铁路在一二年通了车,来成都看看。

——摘自李振华写给父母的信(1955年)


根据材料,说明以上家书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2022-01-24更新 | 339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2 . 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就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 . 下图是1955年发表的漫画《让生产指标飞快的上升》。该漫画意在说明

A.劳动竞赛加速国民经济恢复B.工业计划严重脱离实际
C.技术革新推进社会经济发展D.勤劳奉献成为社会潮流
2022-06-12更新 | 617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同时期苏联东欧国家年均增长5.7%,非洲国家年均增长4.5%,拉丁美洲国家年均增长5.2%,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年均增长5.2%。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中国实力已超越了苏东国家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
6 . 下图为1949   1956年《人民日报》“战争”“和平”与“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国家工作重心的调整B.国际形势的根本转变
C.政府对外方针的改变D.外交环境的全面好转
7 . 1952年,我国钢、煤、发电量、原油、水泥、棉纱、粮食、棉花等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大幅超过1949年前的最高产量。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这些成就
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奠定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础
C.体现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D.缩小了工农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2022-03-14更新 | 631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材料

时间

法律

内容节选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是如何逐步建设起来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企业名称概况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
福州船政
局(1866年)
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其所需的木材皆购自东南亚各国,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
兰州制呢
局(1880年)
总监工为德国人,5名技工也来自德国。从德国引进机器设备,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
汉阳铁厂
(1890年)
前后总计耗费千万两之多,从英国购买设备,但与当地煤、铁矿石不匹配。因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建成之后被迫停产。

——据陈佳琪《论洋务企业技术引进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在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进入 1960年代,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中央政府领导国营企业在20多个基础性和共用性技术领域发起“大会战”,来攻坚克难。 以机械工业为例,中央政府在1961—1969年启动“九大装备”重大任务专项,动员了国务院的10个部委,100多个国营大型工厂,1000多名工程师和超过10000名工人,共设立了100多项重大项目。 到 1969年,该项目建成了9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类,1400多台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基本解决了中国在工业机械上对外依赖的问题。

——据王思霓、王彩萍《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引进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上的进步之处,并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国有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大会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