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020-11-15更新 | 6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文化班)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3 . 如图是1954年的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经济建设出现急于求成情绪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良好开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单位:%)


——据陈争平《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1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9-0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定新的共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致同意。这一建议表明
A.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转变B.“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结束
C.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020-08-01更新 | 772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七中、肥西农兴中学、合肥三十二中、合肥五中2020届高三冲刺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1953年某画家创作的漫画《奶奶和孙女》。该作品
A.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说明了女性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表达了作者对新生社会的热爱D.反映了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巨大进步
7 . 农业合作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它的发展演变,对于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所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明确指出,合作社是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张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乡差别大、农民贫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加速发展,城乡差别、农民贫困呈现出扩大趋势,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单纯为了合作化成立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

——杨雅静《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举例说明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成果。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于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探索我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的启示。
8 . 195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全国工商联和民主建国会成员座谈。座谈中毛泽东提到:“ 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虽然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说明,当时的自由市场
A.具有“弹性”计划经济特点B.照搬了苏联斯大林模式
C.仍然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是凯恩斯主义的中国化
9 . 下表是关于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简表。由此可以推知
项目工农业总产值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7年比1952年增长(%)67.8210.083.0296.096.0166.624.819.026.0
年均增长(%)10.925.412.959.219.233.24.53.74.7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冒进思想开始影响经济发展D.政策导向影响经济结构变化
2020-06-2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50年国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而私营企业只占31.6%,到1955年国营企业该数值上升到99.2%,私营企业进一步下降到0.8%。这从侧面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B.中国改革照搬苏联模式
C.新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