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
年份成都西安兰州武汉洛阳包头太原大同
19496639.7617103.4779.0021.468.91
1957111101.82702154539.9383.1329.05
增长率(%)68.2156.1311.8107.8542.9343.7287.4226.0

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
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
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
2019-05-22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5月监测(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申纪兰人物年表(部分) ,据此可知(     
1951年协助村民创办生产合作社
1952年带领全村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实现
1953年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
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启B.合作化运动的成果显著
C.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消亡D.女性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2024-05-14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年代1950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表中信息,可知5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A.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加B.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有违“一边倒”外交策略D.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4 . 下表是关于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简表。由此可以推知
项目工农业总产值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7年比1952年增长(%)67.8210.083.0296.096.0166.624.819.026.0
年均增长(%)10.925.412.959.219.233.24.53.74.7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冒进思想开始影响经济发展D.政策导向影响经济结构变化
2020-06-2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1949~1952年1953~1957年1963~1965年
工业36%19.2%7.9%
农业14%4.5%11.1%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6 . 对下表经济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1952年1957年1965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吨)163.42195.05194.53
棉花(百万吨)1.301.642.09
原油(百万吨)0.141.4611.31
钢(百万吨)1.355.3512.23

A.工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存在
B.“大跃进”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
C.政策失误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D.十年“文革”使工农业生产停滞
2017-12-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淮南第一中学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新中国“一五”期间主要产品产量表。此表反映了:
A.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布局
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模式
C.“大炼钢铁”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D.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形式的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