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展示的是1952—1978年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年份国民收入指数消费水平指数
全国居民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1952100100100100
1957153122.9126.3117.0
1978453177.0212.0157.6

(注:国民收入指数和消费指数均按可比价格计算,此表格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
A.国民收入主要用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B.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拉大
D.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2 . 表格为1952~1957年《各产业社会劳动人数统计表》《单位:万)。据此可知,当时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城市化有一定发展
C.第三产业一直持续发展
D.农业发展陷入停滞
2018-03-20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1950—1956年国有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百分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型
年份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各项税收78.7864.9256.1656.1253.9151.1350.28
国企收入13.9824.4432.9335.9640.6344.9147.92
其他收入7.2410.6410.917.925.463.961.80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D.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2024-03-14更新 | 12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济洛平许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项目中共党员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
人数668284100636030177147
比例54.8%23.16%8.16%%5.144.89%2.45%14.43%11.99%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2022-04-05更新 | 126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时期化学肥料国内生产和进口(单位:万吨)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大跃进”刺激了化学肥料的需求B.国家将经济重心转向了农业生产
C.农业现代化增强了对外的依赖性D.工业化提高了农业资料的自给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几个经济数据的统计表。该表统计数据表明
项目195019511952195319541955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35759286801784872226878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00136156180166158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25765539297108801340113358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00154218255315314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制表

A.我国开展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完成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C.生产关系改造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D.建国初期重工业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中,新中国工业总产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高达100%的主要原因是(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