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

企业名称概况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
福州船政
局(1866年)
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其所需的木材皆购自东南亚各国,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
兰州制呢
局(1880年)
总监工为德国人,5名技工也来自德国。从德国引进机器设备,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
汉阳铁厂
(1890年)
前后总计耗费千万两之多,从英国购买设备,但与当地煤、铁矿石不匹配。因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建成之后被迫停产。

——据陈佳琪《论洋务企业技术引进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在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进入 1960年代,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中央政府领导国营企业在20多个基础性和共用性技术领域发起“大会战”,来攻坚克难。 以机械工业为例,中央政府在1961—1969年启动“九大装备”重大任务专项,动员了国务院的10个部委,100多个国营大型工厂,1000多名工程师和超过10000名工人,共设立了100多项重大项目。 到 1969年,该项目建成了9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类,1400多台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基本解决了中国在工业机械上对外依赖的问题。

——据王思霓、王彩萍《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引进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上的进步之处,并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国有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大会战”。
3 .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一五计划”期间
年份生产水平指数消费水平指数
全国居民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1932100100100100
1957153122126117

A.效仿苏联造成经济比例失调B.城乡差别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在扩大积累基础上改善生活D.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2020-04-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模拟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我国“一五”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1952年为100)此变化反映出

A.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C.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
D.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一五”计划至“四五”计划目标的关键词统计情况。该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项目关键词
“一五”计划(1953~1957年)工业计划每年速长15.5%;集中力量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英赶美
“二五”计划(1958~1962年)重点抓粮食、钢铁等生产建设;完成工业化,将15年的超英赶美战路变成10年,之后又降到2至3年;实现“四个现代化”
“三五”计划(1966~1970年)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四五”计划(1971~1975年)狠抓战备,建设大三线,后调整为建设内地战略后方;以农业为基础
A.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
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
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反映了1949-1955年我国私营工业加工订货的发展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B.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已完成
C.加工订货成为工业改造的主要手段
D.私营工业逐渐失去独立地位
7 .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
重工业类数量轻工业类数量
黑色冶金(钢铁)工业15纺织工业53
有色金属工业31食品工业34
电力工业113医药工业4
煤矿工业194造纸工业10
石油工业13其他轻工业7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
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
2019-07-06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南郊中学迎接市一模模拟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统计表。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9 .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百分比
棉纱361.8万吨500万吨138
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
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
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
346万吨593.2万吨171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10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