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是1957年与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对照表。该时期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     
工业产品
1952年产量
1957年产量
1957年与1952年相比
合计增长(%)年平均增长(%)
135万吨535万吨29631.7
生铁193万吨594万吨20825.3
发电量72.6亿度193亿度16621.6
煤炭6649万吨13000万吨9614.4
原油43.6万吨146万吨23527.3
水泥286万吨686万吨14019.1
棉纱65.6万吨84.4万吨295.2
棉布38.3亿米50.2亿米316
A.缘于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开展B.实现了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
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D.改善了过去不合理的经济布局
2024-04-13更新 | 13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抚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 (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文章作者 (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 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 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年代石油工业的重大发展
19491952燃料工业部成立,确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1952年底生产人造石油(油母页岩油)达24万吨,为1949年的3.6倍。
19531959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地勘察天然石油资源”,陆续发现克拉玛依等31个油田和12个气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373.3万吨。
19601977燃料工业部改组为石油工业部,建成大庆、大港、胜利等大型油田,原油产量提高,并向日本等国出口创汇。
1978—今天先后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稠油热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猛增,至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据《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材料二   19736月,石油输出国组织(0PEC)决定将原油价格提高70%,并以每月5%的速度逐步递减产量。这次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并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期间,不论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工业贫血”的困境。尼克松政府交替使用紧缩和赤字财政的政策都回天乏术,而勃列日涅夫则更加笃信苏联体制能克服能源危机……中国,则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一道大幕,震惊了世界。

——据殷建平《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中东石油危机给我们的警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能源危机诱因下,中国、美国、苏联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2022-05-31更新 | 28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时期化学肥料国内生产和进口(单位:万吨)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五”计划时期“二五"计划时期
国内生产220.6817.9
国外进口442.7725.5
国内生产和进口合计663.31543.4
进口占合计比重(%)66.747.0

A.“大跃进”刺激了化学肥料的需求
B.国家将经济重心转向了农业生产
C.农业现代化增强了对外的依赖性
D.工业化提高了农业资料的自给率
2021-05-09更新 | 36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时期化学肥料国内生产和进口(单位:万吨)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大跃进”刺激了化学肥料的需求B.国家将经济重心转向了农业生产
C.农业现代化增强了对外的依赖性D.工业化提高了农业资料的自给率
2021-04-29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所占比例,表中材料反映了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

A.新民主主义经济占主体B.私有制经济已不存在
C.三大改造存在不彻底性D.公有制经济基本建立
2021-02-28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表

计算单位

1957年

计划

实际

比计划增长%

拖拉机

标准台

5146

12000

133.2

机耕面积

万亩

758

2754

263.3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三大改造效果显著D.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
2020-04-28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万年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中国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及其增长情况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项目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长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倍数
535万吨296%5.8倍
原煤1.3亿吨96%2.1倍
发电量193.4亿度166%3.2倍

A.工业发展急躁冒进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经济逐渐恢复D.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9 . 20世纪50年代,杭州农产品公司根据公司运营情况,对股息红利和单位股值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调整:
杭州农产品公司股息红利与单位股值调整表
时间股息红利(元)单位股值(元)
1953年12月1日0.03110980.27
1955年4月1日0.03268980.40

以上股息红利与单位股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开展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019-06-05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新中国初期职工分配制度概况。据此可知
1954年前职工分配制度中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
1954年工资管理集中到中央劳动部统一管理
1955年统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
1956年职工工资标准及定级升级等均有全国统一规定
A.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推进
B.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强化
C.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
D.民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