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经济政策既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又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材料一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谷物进口,维护高粮价的《谷物法》。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英国正处在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超过农业占据了主导,出于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应该给予农业以政策性保护,限制粮食进口。另一位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土地利益集团往往是把获得的利润用在奢侈生活上,而不是去进行投资;允许谷物自由贸易,进口低价谷物,工厂主就可以降低工资,增加利润,促进工业发展;因此《谷物法》给英国带来的只能是工业发展停滞。19世纪30、40年代,自由贸易论者和保护主义者围绕这一法令的斗争更加激烈,《谷物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846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废除《谷物法》。

——摘编自吕佳《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及其社会根源》

材料二   1937至1949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

——摘编自刘方健《南京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

材料三   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谷物法》被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37——1949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