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   立宪治国开创之功

19546月,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1954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说,《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行,还只是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序幕的话,那么,“五四宪法”的诞生才算是正式拉开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锦绣帷幕。

——摘编自文正邦《共和国宪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诞生的背景及“开创之功”。
2024-02-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0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这项政策在当时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2021-02-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地方实力人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以“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指导思想,采取引进西方的武器、技术等的自强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罗茗《洋务运动两大代表人物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说明洋务运动与“一五”计划在性质和结果方面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强化重工业及交通建设的原因。
2023-03-07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对比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接近于零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 全会公报提出: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郑谦、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四 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奇事”典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它的深远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并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史实加以说明。
2022-12-19更新 | 242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从执掌全国政权的时候起,就注重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对旧中国的改造,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领导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延续的社会改革。


表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简表
改革概况
土地改革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消灭了地主阶级,与此同时,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
工矿交通企业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对工矿交通企业残余反革命势力和封建势力进行系统清理,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民主改革,极大调动了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婚姻制度民主改革1951年5月,《婚姻法》正式实施,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引发了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的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19521975年中国粮食产量

分类年份19521962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5
粮食(百万吨)195160194.5214218209211240284.5
指数9175911001029899112133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0-10-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出席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 拉萨各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廖承志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