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9年,国营“宜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涌现。


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03-21更新 | 391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

——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制性质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2019-06-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民间手工业比前代有所发展。……宋代取消了束缚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宋代大部分行业的手工业者都是亦工亦商,手工业的经营者就是商人,手工作坊和工场就是商店,以印书手工业为例,书店兼有编辑、印刷、书店的性质,以卖书为主要任务,……同时,官营手工业在整个社会手工业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为民间手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

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是抓紧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先后筹建。

——摘自中华网

材料三   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为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自《195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宋代民间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壮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及影响。

2019-05-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经济政策的调整,以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了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则比较稀少的现状。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并概述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三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

——摘编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材料三   通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依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7年间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及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工业化的积极意义。

2018-1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高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政府设立了严格的查灾、报灾制度;确立了储粮备荒的“平仓制度”和借助社会有经济能力者的“捐输制度”;还确立了王杖制度:“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此外,有些皇帝将郡国公田借给贫民耕种,并赈贷种食。汉文帝“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汉武帝令“博士大夫等六人分循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汉代也注重医疗丧葬救助,如东汉和帝永元四年“时有疾疫”,地方官曹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粥,多蒙济活”。

—摘编自陈井安、郭丹、瓮晓璐《中国古代社会救助考察》

材料二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在农村中相继出现了互助组、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为解决农村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开辟了新路。使农村救助模式转变为集体救助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贫民受救助历来被认为是政府的慈悲行为。在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这从法律上为社会救助加以保障,贫民受到救助成为公民应得的权利。

—摘编自任松峰《新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政府社会救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朝政府实施社会救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传统社会相比,新中国社会救助有哪些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综上,就社会救助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8-07-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县级联考】重庆市云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材料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
7.98(请客)3.63.0715.2290.9268.95

据材料,以1978年为界概括老人家国庆节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性质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读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10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该题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7-05-02更新 | 77次组卷 | 6卷引用: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