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改革为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据统计(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4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12%和7.15%,是历史上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

——摘编自陈宗胜等《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88年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1)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生产目的有何不同?

材料二   英国的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前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法国的应用科学无疑领先于英国。为什么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低于英国呢?事实是,工业革命也产生于其他原因。某些(最为重要)是经济方面,其他是社会方面的。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发展,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

材料三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材料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4)根据材料四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五   (“一五”计划)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此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摘自《剑桥中国史》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一五”计划与前苏联的“一五”计划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2020-09-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3年《东方杂志》与《申报月刊》报载: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材料二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了“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目标。1954年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这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

材料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实施的改革方针政策实际上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指出这一体制对当时经济建设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4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5 . 人人都有梦想,但梦想因人因时而不同。实现工业化就曾是许多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张之洞在1893年9月建成汉阳铁厂。铁厂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500米,占地约一平方公里,16个烟囱直插云天。一位外国人对当时汉阳铁厂的描述是:“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据《百度百科》改编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四   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工业化的产生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能够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背景。一根小小的烟囱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请以张之洞同时代人和我们当代人的视角各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中的直插云天的“烟囱”。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7年间以及1978年,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2018-07-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
(1895=100)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锭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灯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华商资本数(万元)8554181.2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华商厂产量(吨)89145162.3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 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
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7-07-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艰难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

(1895=100)

棉纺织业

化商纱厂纱绽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灯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89

145

162.3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2017-02-28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156个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化建设,发展合作社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上述基本任务,“一五”计划还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和相应的重要指标: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也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贸易业,培育各方面的人才,加强人员综合素质,要逐步改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继续创新手工业,加大生产和出产速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席芬芬《建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确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它是在汲取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双百”方针非一朝一夕之功。1951年,毛泽东谈到了“百花齐放”;1953年提到了“百家争鸣”;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明确了其地位。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与“双百”方针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双百”方针提出并贯彻实施的历史意义。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底,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不仅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而且生产关系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已居于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因素已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可以说,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应势而为,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原来的认识和设想,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之后,趁热打铁地领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大势所趋,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消灭了几千年来农村中的私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期间,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为历史之最。但在集体化的过程中由于过急过快过粗,以及过于简单划一、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成效,而且留下了平均主义等后遗症。

——摘编自周含华《对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的再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并指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2024-0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