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1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53-1957年间上海市在人力资源方面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输送技术人员2970人,输送技术工人86043人、内部抽调124288人及社会劳动输送397801人,合计637922人,可谓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上海市这一做法(     
A.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D.保障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3-01-13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编制了两次城市发展规划,在重点区域修建了大量高标准的地区性干道,功能区之间以及与道路布局的配合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B.人民建设热情普遍高涨
C.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D.社会制度统筹能力强大
2023-10-11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9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到2003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1/2009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6年1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16.9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1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指出消费合作社是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抵制资本家的剥削和怠工,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利益的有力的武器。1933年,中央苏区消费合作总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设闵、赣两个省17个县总社,1140个分、支社,拥有29.5万名社员、322万元股金。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有力地推动了苏区经济建设。

——摘编自《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材料二   建国初,刘少奇提出,供销合作社是经济工作,要通过供销业务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也是政治工作,要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里来。中央陆续出台《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农村供销合作社章程准则》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各地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广泛发展,1952年底,广大农村地区的供销商业网络,逐步取代农村私商成为农村物资交流的主渠道。

——摘编自王贵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消费合作社”和材料二中“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相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二中“合作社”职能变化的原因。
2023-02-04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下表为1953﹣1957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工业农业水利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质储备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其他
58.2%7.6%19.2%3%7.2%3.7%1.1%
A.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发展迅速B.优先发展重工业及配套设施
C.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7 . “克服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021-02-01更新 | 78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冬学是指农村充分利用冬季的空闲时间开办的季节性学校,如表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部分冬学教育主题,据表可知冬学的目的是(        
时间冬学教育主题内容
1949年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解释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
1952年宣传三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等内容。开展“爱国增产生产合作及社会主义的前途教育。”
1953年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宣传教育。
1955年宣传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以及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B.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C.增强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D.促进民众自我觉醒
9 . 如表为1956—1958年陕西西安供电区电价。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份

大宗工业

普通工业

非工业动力用电

表灯

1956

0.075

0.13

0.13

0.25

1957

0.07

0.12

0.12

0.22

1958

0.075

0.13

0.13

0.25

A.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B.西安地区电力基本普及
C.陕西省发电量增长有限D.重工业耗电量逐渐降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